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医药 > 医药观察 > 正文

字号:  

港大深圳医院就诊记:没有抗生素的海景房

  • 发布时间:2014-08-12 09:54:14  来源:东方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封媛媛

  深圳红树林公园以北,风光旖旎的滨海大道与侨城东路交汇处,有一片布局如花篮状的银灰色多层建筑。这就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下称“港大深圳医院”)所在。上个月,它迎来了自己的2周岁生日。

  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之一的港大深圳医院,在业内备受瞩目。然而对于普通民众,甚至包括深圳市民,却依然有些陌生。就在近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记者作为一名患者走进了这里。

  看起来,这家贴着“深港合作”标签的医院,已经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初步探索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它的医药分离、高薪养廉、“先全科,后专科”、打包收费等多项创新举措,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医院运营管理模式。

  与此同时,在平衡公益性与财政压力、应对国际化医疗模式与中国传统就医理念的冲突等方面,它也有不少待解的难题。近观这个“一出生就特立独行”的2岁小生命,将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宝贵参照。

  “拒绝”抗生素的医院

  那是6月初一个星期四的傍晚,世界杯即将开幕,记者在踢球锻炼时意外严重受伤。起初去了一家公立骨科医院,但因为早已下班,急诊医生在做了简单处理后,要求第二天做过MR(磁共振)检查后,再安排手术。

  但到了第二天,医院说,当天的手术已排满,手术最早只能放到下周一,也就是受伤至少3天后。而当记者拨通了港大深圳医院的电话,答复是,先来急诊看看病情。

  办理入院,抽血,拍片,在护士和身着统一护理服的护工帮助下,大约半小时便办妥。骨科那边说,手术团队已安排好,计划当晚加班手术。

  因为开业时间短,外界知晓率和信任度还偏低,目前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只有约2500人,离年底计划的3600人仍相距较远,跟深圳同等规模的其他公立医院相比,更是只有一半甚至更低。

  作为一家开放了绝大部分专科的综合性三甲医院,这样低的诊量,放在任何一个一二线城市都属罕见。不过,病人少固然影响了医院的业务量,却为保证医生的看诊时间、提升医疗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港大深圳医院有一项内部要求:初诊看诊平均时间专科20分钟、全科10分钟——这在太多的医院,简直可以用“漫长”来形容了。

  大约傍晚6点半,记者进入手术室。主刀医生姓刘,40岁上下。曾先后在北大、复旦、德国科隆大学Augustinerinnen医院及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学习。

  拥有大量境外学习、工作背景的医生,是港大深圳医院的一大特色。截至目前,该院聘有内地籍医生近300名,另有222名香港地区和外国专家取得在港大深圳医院行医执业资格,他们中每天平均有三四十人在医院提供服务。从2013年底开始,医院实施香港医生和高级行政人员夜间值班制度,由香港顾问医生或科室负责人轮流值班,“香港特色”进一步强化。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其间除了麻醉用药,只滴注了一袋500毫升“补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回到病房后,继续滴注了两袋同种“补液”。原本以为,接下来应该会有大量抗菌消炎药水要打,但医生却轻描淡写说一句“没有了”,彻底颠覆了记者对国内医院在抗菌消炎药使用上的“常识”。

  就这样,除了手术当晚口服过一片止痛药,果真再也没有打过一滴药水、吃过一粒药,一直到一周后出院。要不是每天例行的伤口换药和物理治疗,记者仿佛在医院“白躺了一周”。

  事后记者从院方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院抗菌药使用比率仅为国内传统公立医院的一半左右,其中抗生素使用比率仅为17.38%。药品使用比率只有21.11%,也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门诊不输液”已成为该院的响亮“名片”。

  以病人为中心

  手术两天后的周一早上,病房里突然涌进十来个穿白色或蓝色工作服的医生,其中就有为记者做手术的两位。原来是骨科的港籍专家带队前来查房。在跟主治医生交流并查看伤口后,花白头发的港籍医生用港式普通话问记者:“英国那个帅哥球星叫什么?对,贝克汉姆!你跟他有次受的伤是一样的,他还能再回到球场,你也能!”又是一阵笑声。

  又过了两天,同病房的一个病友出院了。他是被玻璃伤了手臂,结账时总共花了8000多元。这大大低于他的预计。对于记者的情况,他判断应该会花费过万。

  但记者住院一周后,清单打出来——手术费2100元,材料费1116.63元,诊查费868元,(西)药费24.56元……总费用5487.19元(含医保及自费)。而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的情况是,同样的手术,在国内其他医院的花费,基本没有下过7000元的,而且,记者住的是宽敞明亮的海景病房(该院的住院病房均侧朝深圳湾),接受的是香港专家所带团队的服务。

  记者之后询问刘医生费用的问题。得到的答复是:“一切视治疗需要来办,从不考虑经济目的。比如诊断,一律以临床检查为主,机器检查不必要的都不开。”

  他举例记者所受的伤,“MR(磁共振)检查就完全不必要,所以我们不做,虽然它能给医院带来好几百块钱收入。用药也是这样,能不用的都不用,抗生素更是严格控制,包括耗材。这样一来,总费用自然得到了控制。”

  记者的经历不是特例。港大深圳医院对外宣称的核心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其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核心目标,就包括“破除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等弊端,促成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

  秉承上述理念,港大深圳医院实行岗位薪酬制度,切断医护人员收入与看病、开药、检查数量的利益关系,同时将专科医生诊金提高到100元,大大高于国内同行,以体现医生的知识劳务价值,避免“以药补医”。

  此外,该院还开创了打包收费模式,避免过度医疗和滥收费用。目前港大深圳医院对于初诊患者,实施“先全科,后专科”的分诊制度。全科门诊实行130元的打包收费标准,包含挂号费、诊疗费、最多7天的药物费、标准检验费及非严重伤口处理费等。

  对住院病人也实行诊疗服务打包收费,每人每天180元,包含住院诊查费、护理费、输液费、注射费、氧气费、换药费、雾化吸入费等,另外按深圳市统一标准收取病床费。

  据医院测算,开诊两年来,80%以上的病人能在全科门诊获得有效治疗,无须转至专科。这也就意味着,80%的门诊病人,每次看病的总费用在130元以内。

  病人关系科防御医患矛盾

  打包收费作为目前国内医院独创的收费模式,对避免过度医疗、降低医疗费用的作用立竿见影。今年一季度,港大深圳医院的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日均费用,都低于深圳市11家市属公立医院的平均水平;手术费用也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微创胸腺切除术等,平均费用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港大深圳医院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另一重要方面。这种营造是贯穿诊疗全过程的,包括前端的知情同意、中端的改进医疗质量和后端的纠纷处理。

  在知情同意上,给记者做手术的另一医生娄医生,在术前谈话时就说过:“一开始就要让病人明白,医生不是万能的,治疗也不是万能的,再高明的医生、再先进的治疗手段,都可能治不好病,甚至带来新的问题。我们的所有治疗,必须建立在医患双方都认同这一点的基础上。”

  而在医患纠纷的处理上,港大深圳医院也有区别于内地其他医院的独特办法,那就是参照香港公立医院和国际公认的最佳医疗模式之一——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标准(ACHS)的经验,设立专门的病人关系科,以病人投诉为起点持续改善医院质量。

  如病人有意见,均交由病人关系科处理,医院每周召开一次行政副院长主持的投诉审查例会,回顾、检讨医院运作及服务情况,将病人意见梳理后及时反馈给当事医护人员,并作出改进。

  如涉及医疗纠纷,医院即启动病人关系事务及医疗事件报告指引,由医院事件小组会对事件调查分析。“同时,医院还向保险公司购买医疗责任险,一旦涉及赔偿问题,就由保险公司跟进。”港大深圳医院分管行政事务的王绍强副院长在后来的采访中告诉本报记者。

  过去2年,港大深圳医院共收到约1200宗病人投诉,投诉率为0.1%,处于全行业较低水平。这些投诉,都按规定进行了合理处理,其中绝大多数通过沟通得到解决,没有演变为严重冲突或诉讼事件。

  而为了让病人明确自己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医院、医生、病人三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港大深圳医院希望实施《病人约章》制度。目前该院的《病人约章》正在征求意见,计划于2015年初正式推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