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外贸进入中低速增长期
- 发布时间:2015-01-25 09:16:34 来源:中国医药报 责任编辑:孔彬彬
2014年,占据我国医药外贸出口半壁江山的原料药出口呈现“小阳春”,从而拉动了医药外贸全行业回暖。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中国医保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1~11月,我国医药商品进出口额为882亿美元,同比增长9.21%。其中,出口额496亿美元,同比增长6.96%;进口额386.1亿美元,同比增长12.24%,预计全年增长幅度高于2013年。
中国医保商会副会长许铭表示,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经济危机还未消除的情况下,中国医药外贸步入中低速增长期,原料药价格回暖反映出医药行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稳中有升 中低速增长
2014年第四季度中药类商品出口情况还在统计中。中国医保商会中药部副主任于志斌表示,从去年第四季度市场跟踪观察来看,基本延续了前3个季度的态势,与2013年全年情况对照,增幅约为13%,市场基本平稳,未出现异常起落。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1~9月,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总额为33.44亿美元,同比增长9.99%。其中,出口额25.86亿美元,同比增长13.9%;进口额7.58亿美元,同比下降1.55%。出口主力——植物提取物保持了24.09%的两位数高速增长,保健品、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增幅分别为8.78%和6.04%,中成药出口则出现量跌9.14%、价增8.07%的局面,中成药整体出口金额下降近2个百分点,是唯一出现金额下滑的中药类产品。
于志斌分析认为,在中药类出口商品中,植物提取物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出口排名靠前的大宗品种基本上都是以食品类或者膳食补充剂成分为主,如甜叶菊、银杏叶、绿茶等规模品种,符合国内资源保护的要求。受西方国家对中成药认知情况影响,中成药出口增长仍然乏力。特别是欧盟实施植物药审批,对中成药出口当地有一些影响。
在西药外贸领域,去年1~11月份,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额为284亿美元,同比增长8.7%。其中,原料药出口额为234亿美元,同比增长8.99%;西药出口额为27亿美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7.6%;生化药出口额为23.4 亿美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7.3%。预计2014年西药类商品出口比2013年增长3%左右。
中国医保商会西药部主任曹钢表示,由于原料药在西药类出口中占比过大,因此原料药出口表现直接影响西药商品出口整体表现。去年从第二季度开始原料药价格走高,如维生素C的价格达到3.7美元/千克~3.8美元/千克,比价格最低点上涨33%,且几乎所有维生素类小品种价格涨幅都在10%以上。与此同时,具有国际市场垄断地位的抗感染类原料药在经过2012年、2013年价格低迷后也迎来涨价潮。原因有二:一是企业转型升级,或迫于环保压力搬迁改造,形成减产;二是国际买家前期储备囤货已基本消耗,采购量增加。
寄望“一带一路” 外贸政策期盼完善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到220个国家和地区。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仍是我国医药商品主要出口市场,我国医药商品对上述市场出口额占比达近90%,且呈现出口量上升、价格小幅下跌的态势,这反映出主流市场需求强劲,但价格竞争更趋激烈。
对新兴市场出口情况喜忧参半,去年前3季度,我国医药商品对非洲出口额下降0.73%,对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则分别增长3.04%和2.22%。目前新兴市场规模较小,其小幅增减对我国医药整体出口影响并不明显。
综合来看,去年我国医药产品主要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格局没有改变,出口前十大目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美国、印度、日本、德国、中国香港、韩国、荷兰、英国、巴西和澳大利亚。对前十大目的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占我国医药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接近60%。
从出口企业构成来看,民营企业已占据半壁江山,“三资”企业贡献突出。去年1~9月,我国具有出口实绩的医药企业共有27242家,同比增长3.26%。其中,民营企业占比75%,“三资”企业占比18.1%,国有企业占比6.2%。民营企业完成了63.8%的出口量和50.42%的出口额。
从出口省份来看,区域增长冷热不均。东部沿海地区历来是我国医药产品主产区和医药外贸主力军,去年1~9月,在我国出口业绩排行榜中占据前5位的是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山东。其中广东的增幅最大,达20.58%;浙江的增幅为11.08%;而排名第一的出口大省江苏的增幅仅为1.67%。
另外,我国出口排名前20家企业的出口额在全部出口金额中的占比不到7%,这反映出我国医药企业虽数量多,但规模较小,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生产与效率协同性差,抗风险能力薄弱。
“去年,西药类出口增长大约在11%左右,高于2013年的增幅。”曹钢认为,2015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特别是原料药出口仍将延续2014年的态势,价格有望继续走高。但他也同时也提醒企业,不要忘记原料药价格周期性涨跌的怪圈,即使有较高利润也应慎重投资进入,因为整体产能仍是过剩的。
于志斌表示,中成药出口破局寄望于在政府“一带一路”政策引导下,相关国家更好地认识中药,了解中药,由此打开中成药外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