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产经 > 产经要闻 > 正文

字号:  

央企10年重组减84家 官员称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 发布时间:2015-05-26 07:18:1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曹煦  责任编辑:张少雷

国资委成立至今12年,央企数量从196家减至112家

国资委成立至今12年,央企数量从196家减至112家。

  “最近经常能接到媒体咨询或是求证关于重组的电话”,某能源行业央企负责公关宣传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此,他的标准答复是,“公司未得到政府部门任何有关重组事项的书面或口头信息,公司未向任何部门表示过此类意向。”

  对央企而言,重组,毫无疑问是5月的最热词汇。

  重组究竟是捕风捉影,还是箭在弦上?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再或是最高层,谁是央企重组真正的推动者?在5月18日发布的《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制定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方案。这一最新表述又意味着什么?

  众说纷纭的央企重组

  4月27日,有媒体报道“中央企业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或减至40家”。另有媒体报道,政府正研究将中石油与中石化、中海油与中国化工分别整合成更大的石化巨头。

  关于央企重组的消息为本就亢奋的A股再次加温。4月27日当天,沪深两市双双高开高走,沪指收盘大涨3.04%,油气板块全线暴涨,中石油、中石化的股票同时涨停,并带动中字头央企概念股大面积涨停。

  面对一则“传闻”在资本市场掀起的巨浪,当日晚间,国资委在其官网上紧急辟谣称,“中央企业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的消息,未向国资委进行过采访或核实。”

  国资委“略显婉转”的澄清再次引发舆论猜想,发生在南北车合并时的“传闻,澄清,再到证实”的过程是否将再次上演?站在央企重组的风口上,谁会成为下一个南北车?

  事实上,在早些时候,有关船舶、电信、石油、汽车、铁路、核电等敏感行业的整合传闻早已被频频爆出。在二级市场中相关标的吸引了散户的大量热情,而与之相伴的,则是来自相关公司的辟谣和澄清。

  机构普遍看好央企重组预期,例如申万宏源证券认为,央企合并是本轮国企改革的重要形式。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谢伟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必须从战略层面非常重视这一轮央企并购浪潮,南北车合并提升了央企合并的空间和预期。”海通证券研报认为,通过重组整合有利于优化资源、改善竞争格局,从而改善央企经营状况。

  各路学者和知名财经观察人士也纷纷撰文,对央企整合背后的宏观逻辑、路径选择和市场风险进行剖析和展望。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的观点较有代表性,近日,他在《中国经济周刊》刊文称,央企兼并重组的路径预计包括“合并同类”、采取“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内部的纵向集结、合资重组和跨国并购四种方式。

  某电信行业央企总会计师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央企的重组应该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国家战略性及市场化行为。“从股权关系上讲,央企是国有企业,股权归全民所有。因此在授权范围内,政府有权力对这些股权进行重组或处置,只是秉持的原则会有差异,有些更多的是出于战略考虑,有些更多的是市场化考虑。但这是一个在同一个所有者主体下的重组。”

  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质疑的声音。有评论指出,央企强强联合将加剧市场垄断,与先前的市场化改革相比,是历史性倒退,且这种合并带来的可能是做大,不一定是做强。某央企战略规划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上一轮重组大潮中的部分案例现在看来值得商榷,在有些拉郎配式的重组后,企业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众说纷纭之际,5月8日,国资委主办的《国资报告》发表万字长文《“央企合并潮”会不会出现》,文章通过“十问央企合并潮”,系统阐述了央企重组的历史沿革、时代背景、路线模式和可能预期。

  文章提到,“2015年,一些人炒作的短时间、大规模、毫无实据、强行捏合的央企强强联合潮不会出现。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国家战略、市场规律双轮驱动下,具备竞争对手国际化、产业发展有潜力等条件的央企之间的强强联合将会适时出现。”

  谁是央企重组操盘手?

  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时,共有196家央企,经历了李荣融、王勇、蒋洁敏、张毅四任国资委主任后,已缩减至目前的112家。12年央企重组路,先后经历了自愿重组、国资委主导、“成熟一家重组一家”三个阶段。下一个阶段是什么,或许要等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出台后才能明朗。

  长期关注国企改革的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学秀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未来的央企重组,一定要放在国资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考量,而国资国企改革又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组成。”

  公开资料显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6个专项小组成立后,“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随即成立,国资委主任张毅任组长,副主任张喜武任副组长。

  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国资委改革办”),主要由国资委研究局牵头,国资委改革局、规划局、统计评价局、分配局等司局部门参与,对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6个专项小组中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具体负责国资国企改革领域的综合协调、统筹推进和督促落实工作。

  国资委改革办由张喜武分管,也就是说在现行的决策体制下,上报中央的国资改革方案,张喜武是国资委内的把关者。

  张喜武被国资委内部认为是“懂企业的行家”,作为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张喜武目前是国资委排名第一的副主任,且是现任国资委领导层中唯一一位有过央企一把手经历的官员。

  张喜武在2008年成为神华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后,通过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和成本控制策略,带领神华成功走出金融危机低谷,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经销商。在缔造“神华神话”后转入仕途,被外界解读为高层对张喜武改革成果的认可。

  种种迹象表明,中央层面的国资改革方案已在加快推进。

  2014年8月18日,备受舆论关注的《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和《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更是出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这也是目前已公开的仅有的两个由最高决策层审议的关于国资改革的文件。

  据媒体报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设立以来,派出数个国企改革调研小组赴地方进行调研,了解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情况,并牵头形成了调研总报告,为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决策提供参考。

  而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从2014年1月至今,已召开20次全体会议和6次专题会议,审议相关改革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14年7月国资委出台的“四项改革”试点,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新兴际华集团、中国节能集团、中国医药集团等6家央企,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等试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参与上述改革试点的一家央企获悉,试点方案已经多次与国资委沟通,目前正在等待批复阶段。下一步国资委或将以点带面,大范围推进相关改革。

  多位采访对象向记者表示,事实上,央企的重组或是改革,远非国资委这一正部级主管部门所能主导。加之国有银行、部委所属企业等大型国企并不在国资委监管范围之列。决策层意识到,由国资委来牵头全社会的国企改革是不现实的。

  2014年11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公开资料显示,该小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挂帅,其人员构成涉及国资委、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等多个部门,主要职责是统筹研究和协调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资委,国资委主任张毅兼任办公室主任。

  由副国级领导担纲专项改革小组,足可见最高层对国企改革的重视程度。类似的例子还发生在足球领域,2015年4月成立的中国足球改革领导小组,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担任组长。

  张毅曾在国资委内部会议上要求,要切实履行好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当好领导小组的参谋助手;要以自我变革的精神和勇气,不断深化内部改革;要保质保量完成中央交办的各项重大改革任务。

  据媒体报道,备受关注的国资国企改革整体方案由该小组总揽,具体方案由国资委、财政部、发改委和人社部4个部门分工负责。其中,国资委负责国企的功能定位与分类改革,发改委负责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办法,财政部负责资本经营预算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人社部则主要负责薪酬改革方案发布后的细则制定。

  国资委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小组只是议事协调机构,主要工作还是国资委承担任务的厅局在做。”

  央企重组需要更高层介入

  央企历经10年重组,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5月18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了8个方面39项年度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国企改革从去年的第四项工作升格为今年的第二项任务,仅次于头号任务“持续简政放权,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

  具体表述为“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制定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系列配套文件。制定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方案,加快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形成国有资本流动重组、布局调整的有效平台。”

  “制定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方案。”这是一句颇易引发外界猜想的表述。

  5月18日当天,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屯河中粮生化两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双双涨停。

  可以预见的是,重组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国资监管部门会被问及的热点话题。

  而对操盘手国资委而言,这显然属于需谨慎对待的话题。记者在采访中明显感觉到了重组这一话题的敏感性,一位国资委改革局人士婉转拒绝了记者关于央企重组的采访,他告诉记者,国资委曾经发生过内部公务人员因为擅自发表不当言论受到处分的情况,因此今年对宣传纪律有明确要求。

  一位参与过中国华孚并入中粮集团的政府部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重组包括两个命题,谁和谁重组?如何重组?在国资委司局层面,通常只是操作具体个案,也就是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往往需要更高层介入。”

  该人士表示:“经历了10年重组,央企数量缩减到现在的112家,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学秀表示,“国有企业重组能否推动,人事安排有很大因素。有些央企负责人已明确是正部级干部,有的还是中央委员,这样高的级别不单单是国资委所能管理。”

  据上述政府部门人士介绍,像南北车这样中字头副部级央企的重组,就是由像国务委员王勇这样级别的领导负责督办,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这个层面进行审议。“而且因为涉及到中管干部的任免,不排除在更高层范围内知悉。”

  而决策层已经明确表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李克强总理在听取南北车重组进展情况的汇报时,要求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自愿原则,为重组创造有利条件,确保企业稳定运营,促进效益提升。

  王学秀认为,如何在强势的行政干预与激发央企内生动力间,找到1+1>2的重组路径,央企重组的难度考验着操盘手的智慧和勇气。

  记者注意到出生于1950年8月的国资委主任张毅,即将年满正部级干部的退休年龄65岁。一位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向记者分析和猜测说:“按照惯性思维来推测,在这一时间点推动难度很大的央企重组的任务,可能要留给张毅的接任者了。”

  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在2015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国资委将积极推进中央企业功能界定分类工作。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央企合并重组将以分类为基础,目前分类方案还没有出台,大规模的重组可能不会马上出现。”

  某电子信息行业央企负责政府关系的经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关于中央企业功能界定分类问题,他们和国资委改革办保持着密切沟通,“划入哪一类央企,直接关系着企业今后发展的路线图。”

央企控股 详细

涨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1 航天信息 27.13 7.28%
2 中国长城 8.79 7.20%
3 有研新材 11.38 6.75%
4 易华录 34.11 5.96%
5 中航飞机 18.18 5.8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1 中环装备 14.12 -3.81%
2 国投中鲁 12.52 -3.32%
3 天科股份 12.31 -3.15%
4 中材节能 9.58 -3.04%
5 凌云股份 15.21 -2.75%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