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产经 > 产经要闻 > 正文

字号:  

学者:发展混合所有制是为了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

  • 发布时间:2014-08-18 15:37:08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马艺文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舆论界对混合经济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且分歧很大。

  概括起来,基本上是两种看法。一种观点是,应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股的混合经济,把发展混合经济当作是扩大国有资本支配范围、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加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另一种观点是,应该大力鼓励和发展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控股的混合经济,把发展混合经济当作是资本主义经济控制、支配、利用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一种形式和手段。他们希望通过混合经济这种形式,逐步消蚀国有经济,实质上也就是把混合经济当作推行私有化的一种手段。同样是讲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其出发点、落脚点却完全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改革领域一直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哪种经济成分应该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也就是说,改革应该巩固和加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还是应该削弱公有制经济、实行私有化,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斗争的实质是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当前围绕混合所有制的争论,不过是这场斗争在新形势下的继续而已。

  我们还是先来认真学习一下习近平同志有关混合经济的论述,看一看中央是在什么条件下提出积极发展混合经济的,发展混合经济的目的是什么。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对《决定》做的《说明》强调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他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所有制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如何更好地体现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全会决定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全会决定坚持和发展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的论述,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可见,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经济,是为了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加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明确这一点,就为今后发展混合经济指明了方向:我们发展混合经济是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混合所有制要警惕

  对国有资产的瓜分

  习近平的《说明》明确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对十五大以来有关论述的继承和发展。

  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的时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那时中央就提出要探索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当前在我国,股份制企业,在绝大多数的场合都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私营资本以及其他个人资本(必要时还有外国资本)交叉持股的混合经济。十五大明确指出,股份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性质,取决于哪种经济成分控股,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企业就是公有制(股份制企业并不是像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说的那样是“新公有制企业”)。即使是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也只能讲是“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而不能说就是公有制企业,因为企业里有私有资本的一块。但国家和集体控股的混合经济,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国有经济实行股份制,就国有企业本身的管理来说,“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就不同所有制的关系来说,“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十五大提倡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即“改制”)、发展不同经济成分交叉持股的股份制企业,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提高国有经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能力。十八大提出积极发展混合经济,同十五大的精神是一致的。

  值得重视的是,十五大以来,有人用新自由主义来解读十五大精神,把股份制当作私有化的一种手段,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按股份制的形式大量出售国有资产,半卖半送、明卖实送,把国有企业的改制当作肆意侵吞国有资产的饕餮大餐,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一些人借改制一夜暴富,成为大富翁。许多私营企业主的“第一桶金”就是这样搞到手的。这是见不得人的阴暗勾当,也是违反我国法律的。代表他们利益的经济学家一再要求立法“赦免原罪”,就是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由于疯狂盗窃国有资产,私营经济得到迅速膨胀,国有经济比重急剧下降,导致公有制主体地位岌岌可危。这种景象,我们记忆犹新。不能不承认,这是新自由主义泛滥酿成的恶果。历史的教训必须吸取,绝不允许重演。

  今天,又有人想借发展混合经济故伎重施,力图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导到资本主义经济控制国有经济、瓜分国有资产的道路上去。这种危险确实是存在的,因为这是由私人资本的本性决定的,资本的无限度追求剩余价值的冲动必然会提出这样的诉求,任谁也改变不了。更何况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来说,现在私营经济的财力已经翻了好几番,更有可能实现控制国有经济的目的了。如果头脑不清醒,政策上不加注意的话,这种危险是会变成现实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混合经济(股份制经济)可以有两个方向、两种前途: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公有制控股的混合经济,可以巩固和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混合经济也可以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控制、利用社会主义经济的形式,成为私有化的工具。这里决定性的问题在于改革的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下来就是谁控制谁,是公有制经济控制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还是私有经济控制和利用公有经济。这个问题非同小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必须旗帜鲜明,划清界线,千万不要被新自由主义忽悠了。

  中国建材、国药集团展示

  混合经济威力

  习近平的《说明》还明确指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有人对国有经济控股的混合经济能不能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是不是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有效途径,总有点怀疑。我们可以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榜样中,得到启发。

  在我国,混合经济曾经是国营经济改造私营工商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全国解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党中央及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怎么进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出的办法是,没收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苏联就是按照这种办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

  我国的国情同苏联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一定程度上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全国解放以后,民族工商业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方面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毛泽东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办法(包括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来逐步改造私营工商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公私合营,就是通过国营经济向私营工商业注入资金,把资本主义性质的私营工商业改造成混合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纳入国家需要的轨道,按照国家计划进行生产和经营,同时改变企业内部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最后用定息的形式赎买资本家的生产资料,使之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转变成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这项工作,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做得很好”,它开创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新形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历史事实表明,国营经济控制的混合经济是可以成为引导资本主义经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途径的。当然,我们现在的情况同“三大改造”的时候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把它运用到新的条件下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出发,在所有制方面,纠正了脱离国情的单一公有制结构,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的十五大把它确定为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了巩固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即:“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现在,在不同所有制的相互关系方面,我们面临的任务是,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同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明确了发展公有制控股的混合经济,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应该说,十八大提出混合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并不是主观地拍脑袋设想出来的,而是总结了新的实践经验得出来的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大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通过改革,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和资本组织形式,不断壮大和发展自己,摆脱了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困难,经营状况日益好转,成绩十分显著;同时,国有企业在自身改革的过程中,还注意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从整体上考虑行业的发展和调整,引导本行业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医药集团就是一个典型。

  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医药集团这两家集团公司都是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中央国有企业,发展业绩和势头都很好。中国建材集团从2001年到2013年,营业收入由20多亿元增长到2500亿元,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中国医药集团营业收入从2008年的400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250元,也将进入世界500强。在壮大自己的同时,这两家集团公司还积极探索如何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它们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规则,采用市场手段联合私营企业共同发展,以包容性增长方式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化发展。他们形成了一个由央企控股、吸收私营企业参加的多元化混合经济体系,用“规范化的公司制+独有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办法,在国有企业主导下,把不同所有制企业融合在一起。

  中国建材集团近年来联合重组了几百家私营企业,一般在新组建的企业里为私营企业保留了30%的股份,而多数原来的私营企业创业者继续担任新企业的管理者,成为规范治理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国有企业不是简单地“吃掉”私营企业,而是把私营企业纳入由国有企业带领下新组建的公司里。这样,一方面,国有企业以少量的国有资本带动了大量的社会资本,例如,建材集团通过三层混合结构(第一层,在上市公司中,中国建材这家H股公司吸纳了大量社会游资;第二层,在下属的四大水泥企业的业务平台上吸收私营企业参股;第三层,在水泥企业里给原来的私营企业所有者保留30%的股份),用210亿元国有权益控制了650亿元的净资产,用650亿元的净资产又控制了一个超过3000亿元总资产的企业。 这就极大地扩大了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加强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给整个行业注入了活力,挽救了水泥行业中许多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处于困境、濒临破产的私营企业,使私营企业的资产得以保值、增值,从而实现了双赢。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新形势下的“公私合营”,即在混合经济的形式下,由国有经济带领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一条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又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路。类似的国有企业发展的经验,我们应该认真加以总结。

  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表明,混合经济确实可以成为我们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建材集团、医药集团等国有企业发展的经验给我们一个启示:在设计改革的具体措施时,必须牢牢记住,所有改革措施以及建立的新的体制、运行机制,都必须为巩固和发展基本经济服务,都必须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现在,在经济工作中经常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口头上讲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强调必须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在设计改革的具体措施、实施具体政策时,基本经济制度就置诸脑后,往往只注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而忽视发展公有制经济,强调“国退民进”,逐步由私营经济来控制整个国民经济。有的领导机关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情有独钟,接连发出几个文件,措施十分具体,唯恐下面不重视,却对发展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发展国有经济,一个文件也不发,毫不关心。两届任期,研究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会议一次也没有开过。这种状况好像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惯性了,一说改革,马上想到的是如何发展私营经济,而不考虑如何发展国有经济。长此以往,公有制经济得不到支持,势必难以发展。在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国有经济如果停滞不前,甚至萎缩,国民经济的主体就会在事实上转移到非公有制经济身上,这是可以预计到的。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能保持吗?应该是严肃地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许多实例表明,国有经济可以通过混合经济的途径不仅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而巩固和加强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应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把它规范化,推广开来。

  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体现混合经济的公有性

  在发展混合经济的时候,我们不仅要重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更要重视在混合所有制企业里建立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国有经济控制的混合经济,是一种新的所有制形式,它既有社会主义的公有经济成分,又有私有经济成分(包括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但在国有经济控股的情况下,它“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这就类似于“三大改造”时候的公私合营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私营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以后,我们党不仅注意在资本层次上公股处于控制地位,而且着力在企业内部改革管理制度,改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今天,在发展公有制经济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时,也应当重视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与“明显公有性”这种性质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排除雇佣关系,形成崭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国在没收官僚资本、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建立起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后,毛泽东并没有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就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了,他一直在思考,在国营企业、合作社里怎样形成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使工人、农民真正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这样的:对领导人员来说,“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以平等态度待人”;对企业管理人员来说,要“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等”;对工人来说,要保证工人参加企业的管理,真正体现工人是企业的主人。他指出,“如果干部不放下架子,不同个人打成一片,工人就往往不把工厂看成自己的,而看成干部的”。“不能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用做工作,就自然会出现劳动者和企业领导人员的创造性合作”。

  他的这些思想,就体现在我们常说的《鞍钢宪法》中。没有这样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公有制就只是一个空洞的形式。毛泽东十分重视公有制企业的管理制度,道理就在这里。如果我们在国有企业里照搬西方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领导干部与普通工人之间形成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那么这种“公有制”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了,徒有其名而无其实。

  毛泽东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发展公有经济控制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时,不能满足于公有资本处于控制地位,只注意资本的运作,只注意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更重要的是要在混合所有制企业里建立起体现公有制为主体的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如果企业内部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那么就不好说它“具有明显的公有性”,也不好说它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种形式了。

  当然,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的人与人的关系,既不同于私营经济内部的关系,也不完全等同于纯公有制企业内部的关系。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随着混合经济的发展,如何建立符合“具有明显公有性”这种性质的管理制度,应该提上日程了。(来源:企业观察报 作者周新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