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产经 > 房产 > 正文

字号:  

危旧房改造遭遇“最后一户” 业主称面积不公

  • 发布时间:2014-12-02 11:30:00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陈晶

  40多岁的林渭龙最近有点烦。

  林渭龙是杭州上城区紫阳街道太庙社区的党委书记,干了10多年社区干部的他,各种难事、烦事也见多不怪了。

  然而,最近一件事情让他非常抓狂,原因与危旧房改造有关。

  用林渭龙的话说,“这算是太庙社区最后一排危旧房了”。中山南路347号有一排解放前的危旧房,林渭龙抓狂的原因是:现在是钱(维修费)等人,15户中唯独一户不愿意搬,所以工期一拖再拖。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走进中山南路347号,发现这里被周边修缮一新的建筑包围,更加不协调。年久失修,原先木制的房梁和门窗已经裂痕斑斑,脚踩在楼梯上都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这里的几户人家,当然包括那位被大家视为“最后一户”的,真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种口水仗已经打了4年,但最近林渭龙格外焦急,原因是不到一个月,政府专款专用的维修费就要过期了。

  维修费到位4年,居民的意见还没统一

  到年底,相关项目到期经费将冻结

  地处杭州老城区的太庙社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危旧房相对较多,其中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式结构居民住房。“住在这些危房里的居民,大多是自我改善能力比较弱的老人,爬楼梯上厕所费事,也蛮麻烦的,这对老人而言就更加吃力,并且不安全。”

  中山南路347号就属于典型的老危旧房,两层的木制房,房子外挂着密密麻麻的电线和老旧的变压器。外墙面也已经有些开裂,白色的涂料也有很多处脱落。

  2007年,政府拨专款启动了危旧房改造工程,重点区域就是太庙社区,其中“中山南路347号”也被列入危旧房改造。

  然而,直到2012年7月,林渭龙被调入太庙社区工作,危旧依然,隐患依旧,从此“中山南路347号”就频繁出现在他的笔记本里。“这原本是件好事,既保存了古老的房子,又给老人解决了生活上的安全隐患。但是在改善方案上,居民迟迟不能达成一致。”

  到2012年12月末,是原危旧房改造项目的结尾时间,社区其它危旧房都已经修缮一新,唯独“中山南路347号”居民依然没能达成一致。“经过社区的申请,上级也很照顾,决定把之前的危房改善项目改为危房维修项目,说到底还是想能够在资金保证的情况下,争取早日解决这个安全隐患。”

  转眼间,又两年过去了,到了2014年,到了年底,危房维修的项目也要到期了,但居民的意见依旧没有统一。“到了年底,相关的经费就要到期,就要冻结了,以后再申请就非常麻烦了。”

  仍住在那里的人家表示随时可以搬

  一户人家反悔了,拖住改造进程

  中山南路347号由347-1、347-2、347-3三个单元组成,共15户人家,但现在大部分的房间都已经没有人住了,原因是经过无数次的沟通,居民在意见上已经有了进展。

  寿大姐是住在347-3里的一位住户,原本她应该随着邻居们在上个月的时候搬走。但是看到施工队迟迟没有进入,所以她就没有动了。“我们本身也没有什么改善住房的能力,在外面租房子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如果能修的话我当然希望它修啊,而且是越快越好!”寿大姐告诉钱报记者,去年她的房子差点就因为白蚁蛀掉了柱子而倒塌。现在的老房子不仅厨房、卫生间等使用条件不方便,天热的时候还有各种蚊虫跳蚤,有的时候家里还会有蛇。

  347-1里住着三户人家,其中两户住在1楼,黄大姐的父亲和哥哥住在楼上,他们家在40年前就搬进来了。87岁的老父亲瘫痪在床,黄大姐的哥哥也是残疾人士。由于工作原因,黄大姐的几个兄弟姐妹只能轮流请保姆照顾他们。

  9月底,黄大姐家接到需要腾房的通知时,她马上就帮助父亲和哥哥搬了出来。现在黄大姐的父亲、哥哥还有一个保姆挤在一个60平方米的房子里。租金每月2500元。尽管兄弟姐妹共同分担,但是相对昂贵的租金再加上请保姆的费用,对同样也比较拮据的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走访中,零星住着的几户人家都希望早点维修,也表示随时可以搬迁。而大家把矛头都指向了347-2的一户人家。“在11月份社区开的协调会上,我得知是由于一户人家临时反悔了才不能开工。原来大家都已经在草图上面签过字同意了,怎么能又变卦了呢?”黄大姐对此表示十分不解。

  不搬的那户认为:面积不公、图纸不明

  本周三,社区将再组织一次协商会

  大家嘴里的“那一户”为什么突然变卦?

  是因为面积。

  钱报记者了解到,这里很多户人家的居住面积都在20平方米以内,有的甚至在10平方米左右,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改善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一点面积,哪怕是一个小阳台,大家都会争来争去。不少邻居认为,347-2的这户人家就是嫌自己的面积太小。

  邻居口中的这户,现在已经房门紧锁,无人居住,但家具都还在。

  房屋主人姓黄,掌门人已经84岁了,老爷子从小就在这里长大,住了一辈子,大家都很尊重他,现在他已经搬到了杭州另外一个住处。

  昨天,钱报记者电话联系上了黄老先生,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洪亮,说起房子的事情,老爷子还开玩笑地问钱报记者:“是不是他们说我现在是钉子户啦?”

  听得出来,老人对“钉子户”这个称呼并不介意,但他也强调,他知道改造是好事,也想尽快修缮,之所以不搬也是有理由的。“为了说服其中几户人家,我楼上楼下不知道跑了多少遍,就是为了能够早点改造,可是有一户人家,私下里在改造图纸上做手脚,社区又没有制止,而且提供的只有草图,没有具体的尺寸,这肯定是不行的。”84岁的黄老爷子,当过兵,他坚持要一个公平公正的改造图纸。

  昨天,钱报也从太庙社区了解到,本周三,社区会再组织一次协商会。黄老爷子也表示会参加。

  不过,已经进入12月,留给“中山南路347号”15户居民讨论的时间并不多了。

  杭州类似危房还有多少?

  类似情况又该如何解决?

  中山南路347号事件,到本周三,不知道会不会有圆满的解决方案。除了这个个案,可能很多人关心的是更深一层的问题:比如杭州类似的危房到底还有多少?遇到类似情况除了说服最后一户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如果这个人就是不肯搬,又该怎么办?

  据钱江晚报记者了解,类似的问题,在危旧房改造中也曾出现过,最终解决的办法依然得说服最后一户人家。“除非这户人家的位置很特殊,不改造不会影响整体工程,否则就必须要说服。”杭州上城区危改办相关负责人说。

  杭州市房管部门在接受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们从去年开始就进行了杭州老房子摸底排查工作,排查重点集中在上世纪70、80、90年代建造并交付使用的房子。他们在工作中会给每一栋老房子建立档案,登记的内容则涉及开发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同时也会对房屋的危险等级进行备注。相关负责人说,因为该项工作尚在进行中,有关杭州到底有多少危房的数据尚在统计中。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