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能源 > 石油天然气 > 正文

字号:  

中石化自称冤大头真相:2008年国家曾压低油价

  • 发布时间:2015-03-25 07:10: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师烨东 原金  责任编辑:朱苑桢

资料图

  资料图

  “油价7年没变”说法被指乌龙 中石化自称“冤大头”真相是什么?

  “2008年的今天(3月20日),国际原油每桶147美元,中国油价每升6.3元。2015年的今天,国际油价每桶43美元,中国油价仍然是6.3元人民币。”近日,网络上热传的一个段子引来了中石化的回应。

  中石化在官方微博中表示,“2008年,国际原油每桶147美元,欧盟每升约14.8元,而中国每升仅为6.3元。谁是‘冤大头’,你懂的。”

  对此,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国际油价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为了保证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国家没有让油价跟随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主要的压力都由中石化、中石油承担了,这也是为什么中石化会觉得‘冤’。”

  去年国际油价连跌以来,国内连续两次提升了消费税,意在抑制低油价可能带来国内成品油消费的快速上涨。面对油价的下滑,拥有央企身份的“三桶油”却难以大幅裁员,这也成为了央企不得不承担的压力。

  2008年国内曾压低油价

  2008年7月,国际油价攀升至历史最高点,纽约商交所WTI原油期货突破145美元/桶。尽管国际油价冲至高点,但是2003年至2008年的5年间,国内成油品的定价主要受国家管控,处于与国际价格“脱钩”的状态,国家此前制定的成品油价格“间接接轨机制”未能得到落实执行。

  在此期间,国内石油炼化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受到了较大影响。数据显示,2004年~2008年的5年时间里,中国石化炼油企业累计政策性亏损2649亿元。期间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升,国内油价调控的力度越大,炼油企业亏损越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08年,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下属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幅下滑了7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下属上市公司)经营利润缩减了27.5%。

  “2008年,为了保证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国家没有让国内油价跟随国际油价大幅上涨,进口倒挂等主要压力都由中石化、中石油承担了,虽然国家也给了‘两桶油’部分补贴,但是当时的油价的确低于国际油价不少。”韩晓平表示。

  “油价7年没变”说法是乌龙

  “这是一个典型的乌龙,写这个段子的人不在行内,他说的都不对。”韩晓平表示,首先日期就不对,2008年国际原油最高点出现在7月,而非3月。

  根据卓创资讯的统计资料,2008年3月20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仅为100.38美元,达到历史最高点的时间是7月3日,具体价格为146.08美元/桶,而当时北京地区93号汽油价格为6.2元/升。

  安迅思能源研究总监李莉则认为,由于定价机制不同,2008年的油价与现在的油价并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2009年之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是脱离市场的,考虑到国内民众的消费水平,国家有意压低油价,即便当时油价涨到200美元/桶,可能国内的油价还是6元/升左右;现在的定价机制则更加与国际油价接轨。”李莉解释道。

  卓创资讯分析师胡慧春表示,“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调价周期缩短,调价频繁,与原油的联动性进一步增强,市场化程度更高。”

  税负调控阻油价下跌

  去年国家曾经连续两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消费税提升之后,包括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费用在内,国内油价中税金大概占到了50%左右。中宇资讯提供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数据显示,在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中,税费占油价比都在40%~60%的区间,而美国的税费占比较低,仅为20%左右。

  “对于我国的现状来说,50%的税率并不算高。我国现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60%,而国家又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我国连续增加成品油消费税,目的是为了抑制石油的消费。”韩晓平解释道。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税说明政府层面并不希望石油消费占比快速上升:“在未来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国家是希望往更偏重清洁能源的方向去调整的。油价的快速下降,不利于降低能耗与调整结构。”

  同时,由于7年间国内成品油质量有所提升,这对整体油价也有影响。国内汽油保有量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加剧,汽油排放标准也全面升级至国Ⅳ、国Ⅴ标准。伴随着油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价格的上涨也成为必然。“在不考虑其他影响价格因素的前提下,汽油单纯从国Ⅲ升级至国Ⅴ,价格就已经上涨0.33元/升,所以简单对比并不靠谱。”胡慧春表示。

  “三桶油”大幅缩减投资

  去年油价大幅下跌以来,全球的石油公司都在着力减少支出,而石油企业面对油价的迅速下滑并没有太多办法,通过裁员减少开支是许多石油公司通用的手段。

  数据显示,全球的石油天然气及相关行业公司,去年裁员已经超过了7万余人。

  尽管“两桶油”拥有超过250万的工作人员,但是央企的身份则让他们难以通过裁员来减轻营收压力。“央企身上有很重的社会责任,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很难单纯地从市场化的角度来要求他们的行为。所以他们只能从管理等其他方面来压缩成本,却很难裁员。”李莉认为。

  数据显示,今年中石油、中石化在上游的投资将大幅缩减,预计缩减投资额在2000亿元左右。中海油集团下属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在2015年计划资本支出约为700亿~800亿元,较2014年预计实现的资本支出降低26%~35%,为近三年来最低。

  在韩晓平看来,未来央企进行裁员,或许将成为进一步改革的目标。“我们的石油企业,人员规模还是偏多。这里面有历史遗留问题,但是人员臃肿也是下一步的油企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韩晓平分析道。

  (实习生张力群对本文亦有贡献)

  《《《

  延伸阅读

  我国油价完全市场化还需时间

  ◎每经记者 师烨东 发自北京

  2008年,原油价格150美元/桶时,我国油价为6元/升,时至今日,国际油价已经降至不足50美元/桶,尽管国内油价仍为6元/升,但背后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年来,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越来越与市场接轨。当前我国1美元/升的油价,在国际上处于中游水平。专家认为,出于环保、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目前我国油价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

  那么,国内的成品油是如何定价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资料了解到,1998年以前,我国的石油价格实行过计划制、双轨制等定价原则,主要由政府统一制定和管理。1998年6月开始,国家对成品油价格实行市场化改革,建立与新加坡国际市场油价联动的价格机制,同时政府指导定价,由国家计委制定并公布零售中准价。

  2001年,我国将原来与新加坡一地接轨改为与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同时价格浮动幅度扩大到8%。

  从2002年开始,国际原油价格步入明显上行轨道,国内炼油成本不断攀升,为减轻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国家加大了成品油价格实施调控。

  2003~2008年,国内成品油价格没有按照机制随国际油价相应调整,造成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价格严重脱轨,与国内原油价格倒挂,致使国内炼油企业严重亏损。

  2009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这便是当前油价定价机制的前身。该办法规定,当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现货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均价涨幅或跌幅超过4%时,就可以考虑对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进行调整。

  2013年后,国家再次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推出新机制以推进定价更贴近市场,将成品油计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将计价办法由原来的22个工作日原油移动加权均价,改为10个工作日的平均价格。

  中宇资讯分析师高承莎认为,当前定价机制成品油调价节奏的加快,有效地遏制了市场上投机套利操作行为,使市场参与者更趋理性地应对价格波动,并使成品油行情波动更贴近市场基本面变化上。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每个国家的环保诉求、经济压力都不相同,因此当前我国的油价区间,很难用是否合理来评定。

  在安迅思能源研究总监李莉看来,尽管目前的油价定价机制在与国际市场接轨,但是完全市场化还需要较多时间。“市场化的价格是需要众多的参与者来进行交易而推动形成。目前国内油气产业链条的参与者并不多,因此只能通过与国际油价挂钩来实现与市场的接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