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产经 > 农业 > 正文

字号:  

山东两农企40亿贷款陷危机 11家银行向政府求救

  • 发布时间:2015-05-26 07:1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项男 彭岩锋 柯智华  责任编辑:张少雷

  由于个别银行抽贷,引发了山东物资系统的一场金融风暴,两家正常经营的企业出现资金危机,导致11家银行深陷困境,不得不向政府“求救”。

  “山东省物资系统的三家企业资质还是挺好的,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并不是经营出现了问题,而是由于个别银行抽贷断贷造成的。”5月21日,涉事的齐鲁银行办公室主任吴刚告诉记者,由银行、政府部门以及企业三方组成的债权人联席会已经达成了一个协议:保障企业的平稳过渡、正常经营,不抽贷不断贷,企业的还款态度很积极。

  5月19日,记者获悉的一份材料显示,三家企业由于互保代偿问题,引起资金链紧张,导致多家银行信贷业务出现逾期、垫款,短期内事态迅速扩大,对众多银行及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压力,亦引起各银行总行的高度关注。

  材料显示,此次互保危机涉及的敞口金额超40亿元,28个金融机构牵涉其中。其中,敞口金额最多的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共涉及贷款9亿余元;其次或为民生银行,该行济南分行和青岛分行或计4.2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5月22日,被证监会获批挂牌新三板的齐鲁银行也涉及敞口金额近3.6亿元,为第三大债权银行。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齐鲁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1.72%,而2013年年底的数字仅为0.96%。对于上述敞口金额在2014年年报中如何归类,齐鲁银行并未正面回复。

  由于事情的紧迫性,山东省政府曾召集过多次会议,试图解决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问题。比如,去年12月26日,该省供销社召开了化解山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山东农资”)和山东省棉麻有限公司(下称“山东棉麻”)流动性风险会议,安排两个副主任负责、指导两个企业管理瘦身、资产瘦身,尽快帮助企业化解风险,恢复正常经营。

  5月22日,山东农资办公室负责人林先生也向记者证实了上述信息,“目前各方正在积极解决这个问题,但涉及资本运作问题,还是挺复杂的。”

  涉超40亿 农发民生齐鲁占1/3

  陷入互保危机的是山东省供销系统的三家大型企业─山东农资和山东棉麻,以及山东省天元纤维有限公司(下称“天元纤维”)。上述三家企业作为省供销社系统最重要的三家企业,拥有职工5000余人。

  记者获得的材料显示,此次互保危机涉及国内外23家银行对上述三家企业各类授信余额总计40余亿元,山东农资涉及金额最多,近20亿元;山东棉麻涉及金额近16亿元,天元纤维涉及4.2亿元。

  在28个金融机构中,敞口金额最多的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共涉及贷款9亿余元,包括山东农资3.2亿元,山东棉麻5.84亿元;其次为民生银行,该行济南分行和青岛分行共计4.25亿元;正在冲刺新三板的齐鲁银行也涉事其中,敞口金额近3.6亿元,为第三大债权银行。

  5月21日、22日,记者多次致电农发行山东省分行,欲了解更多情况,但均无人接听。而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则称,正在向当地分行了解相关情况。但截至发稿,没有给出明确回复。

  记者从知情人士手中拿到的一份材料显示,去年11月21日,11家债权银行联合向山东省政府提交《关于山东省供销社下属企业资金风险问题的紧急报告》(下称《紧急报告》 ),要求省有关金融管理部门化解金融风险,协调处理债务偿还问题,督促金融办组织召开相关各方参加的会议。

  《紧急报告》显示,这11家债权银行包括,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威海商业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天津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东亚银行、北京银行的济南分行,以及河北银行青岛分行。据记者梳理,这些银行大部分都为异地银行,山东省内银行极少“涉猎其中”。

  《紧急报告》还提到,如企业因此事无法保证正常生产经营出现进一步的恶化,将会带来较大人员失业风险。“若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不排除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后续各家金融机构对山东的支持力度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事态的紧迫性,山东省政府召开多次闭门会议,召集涉事银行负责人、企业,协商解决上述问题。

  另据媒体披露,山东省金融办曾要求各银行做好企业到期贷款的续贷工作,不抽贷、压贷、缓贷,维持现有信贷规模,用足用好循环贷款、借新还旧等政策,保障企业正常的资金需求。另外,还要求银行对企业主动让利,尽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待,不收取财务顾问费等。同时,将银行承兑等表外业务转为流动资产贷款、适当增加授信等。

  银行“求救”的一个月后,去年12月25日,该省金融办主持召开了银监会、人民银行、担保圈各贷款银行、企业参加的协调会议;12月26日,该省供销社召开了化解山东农资、山东棉麻流动性风险会议,安排两个副主任负责、指导两个企业管理瘦身、资产瘦身,尽快帮助两个企业化解风险,恢复正常经营。

  吴刚告诉记者:“山东省金融办将所有的银行都召集起来商量对策,各家银行已经组成了债权人联席会,大家统一按照省政府的安排,由省金融办牵头,保障企业的平稳过渡,正常经营,不抽贷不断贷,目前企业还贷的态度还是很积极。”

  银行闻风抽贷 农资难置身事外

  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吴刚表示,这三家企业并不是生产能力不行,或者资不抵债,本身的经营情况还是很好的,而是由于个别银行抽贷断贷造成的。“这几家企业在省内经营了很多年,资质还是不错的,不然农发行也不会给9个多亿的贷款。”

  今年3月份,山东农资董事长袁敦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所谓的“山东农资危机”并不是公司经营上出现风险,而是担保上出现问题,结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包括山东农资在内的多家省内大型企业都受到牵连。在省供销社、省金融办、省银监局和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等6家主牵头银行积极协调下,将化解担保圈流动性风险。

  记者从山东农资官网上了解到,山东农资除了做农资产销业务外,产业链还延伸至房地产开发、煤炭化工、进出口、农业机械租赁、餐饮酒店等多方面业务。

  不仅如此,山东农资还涉足金融业。根据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山东农资持有邹平浦发村镇银行3%的股份,该行的单一大股东是浦发银行。

  “在合作的过程中就涉及一个相互担保的问题。”据袁敦华介绍说,“我们在与其他企业合作时产生一项相互担保的协议,主要目的是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维持项目与合作进行。”

  袁敦华说,互相担保企业中有一家名叫“博特瑞”,山东农资为其担保了1.4亿元,结果“博特瑞”公司由于自身问题,给银行的还贷款出现了逾期;而银行方面按照协议,在查封该公司账户时却实行“连坐”,多家银行集中抽贷担保方山东农资3.6亿元,同时还封冻了母公司的部分账户和资产。

  据了解,博特瑞公司全名为山东博特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000万元,主要经营业务为混凝土和搅拌设备工程机械等建筑机械加工、销售、租赁。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19日,该司出现过法人变更的情况。

  去年9月初,该公司未能及时偿还银行贷款,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多家参与贷款的银行集中抽贷,除了担保方山东农资受到牵连之外,还包括给山东农资担保的山东省棉麻公司也被直接抽贷3.5亿元,两家公司合计被抽贷超过7亿元。上述山东农资办公室林姓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了袁敦华的说法。

  据记者了解,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信息显示,目前该公司已经被列入国家失信名单。记者无法联系上博特瑞对前述信息给予置评。

  前述山东农资林姓负责人介绍:“不仅是这三个企业,这条担保链上的其他企业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记者从山东省工商局查询到的博特瑞《2014年度年度报告》显示,去年7月份,浦发银行济南分行曾借款2500万元给山东农资;8月份,工商银行济南分行借款5000万元给山东农资;9月份,建设银行济南分行、交通银行济南分行分别借款5000万元、2500万元给山东农资。这些借款的担保企业均为博特瑞。

  不过,山东农资也许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记者从中国判决文书网上获悉的一份判决书显示,2014年2月24日,日照银行济南分行与博特瑞签订了《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博特瑞向该行借款1000万元。但由于博特瑞未能及时还清贷款,担保企业山东农资被济南市中院判决承担债务连带清偿责任。

  股权复杂 互保触发资金危机

  “这三个企业均为所属行业的龙头企业,农业可以算是山东省的一个支柱行业,所以省政府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已经就这个事情召集了多次会议。” 吴刚介绍。

  记者获悉的《紧急报告》也提到,三家企业承担着国家级和省级化肥淡季储备和棉花收储的政治任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一旦经营情况发生恶化,会严重影响到该省当前农业生产的稳定,并对该省农业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

  山东农资是山东省农资流通龙头企业、有近60年的农资商品经营历史。根据该司网站资料,公司是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首批试点企业,国家和省级化肥淡季商业储备承储企业,山东省流通业30强企业、山东省重点服务业企业,同国内多家名优大中型化工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3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

  山东棉麻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流通企业十强,2002年度再次被省政府确认为山东省大型商贸企业,是目前省内棉花流通行业中唯一的大型企业。公司拥有独立进出口经营权。目前公司下属独资、控股、参股企业24个,分布在山东、北京、新疆等地,经营方式网络健全。根据可查资料,山东麻棉2001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17.28亿元。

  关于天元纤维的公开资料并不多,其也是山东省政府确定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公司以棉花、化纤等纺织纤维经营为主,兼营棉花收购加工、纺织品生产销售、农副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进出口业务。

  上述三个企业的股权也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据记者梳理,山东农资的第一大股东是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占股26%;第二大股东是公司法人、董事长袁敦华,占股25.5%;第三大股东是山东省供销社集团总公司,占股22%。

  山东棉麻的法人是郭明泉,山东省供销社集团总公司为其单一大股东,占股74%。天元纤维的法人也是郭明泉,山东省供销社集团总公司亦是其单一大股东,持股72.5%;山东棉麻则持有其27%的股份。

  但记者在山东省工商局查询到的资料显示,自去年12月22日开始,济南市中院冻结了天元纤维股份800万股权,冻结期至2016年12月21日。而这800万股权恰好是山东棉麻持有天元纤维的27%股份,其中的原因或与资金链断裂有关系。

  根据三者背后的股东架构,山东省供销社集团总公司均是上述企业的大股东,这也就不难理解三个企业之间的互保关系。5月21日、22日,记者多次拨打山东棉麻以及天元纤维的电话,均无人接听。

  齐鲁涉3.6亿 不良率大幅飙升

  值得关注的是,5月22日被证监会获批挂牌新三板的齐鲁银行也涉及其中。上述记者获悉的材料显示,齐鲁银行涉及贷款3.6亿元,其中山东农资1.8亿元、山东棉麻1.4亿元、天元纤维0.4亿元。

  5月21日,齐鲁银行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了上述信息。不过,吴刚对企业的还款持乐观态度,“目前省金融办正在牵头解决这个事情”。

  企业资金链断裂事件的接连发生使得齐鲁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幅飙升。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齐鲁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1.72%,而2013年年底的数字仅为0.96%。

  也正是因为不良率飙升的原因,5月初,证监会对齐鲁银行申请在新三板挂牌提出的反馈意见明确要求,该行补充披露报告期内2014年度新增不良贷款的具体情况和不良贷款大幅上升的具体原因,以及可能导致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的各项风险的详细分析。

  5月17日,齐鲁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回复称,2014年不良贷款合计10.57亿元。报告期内,齐鲁银行在济南地区、聊城地区贷款不良率较低,在天津地区贷款不良率相对较高。其中天津地区不良贷款总额达到7.01亿元,占比66.35%。

  截至去年年底,齐鲁银行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以及房地产业等四个行业发放的贷款分别占本行贷款总额的18.08%、16.84%、6.80%、3.76%。“如果本行贷款高度集中的行业,因宏观调控或行业自身原因等经历较大的衰退,本行的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能受到不利影响。”齐鲁银行称道。

  报告期内,齐鲁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最大的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截至2014年12月31日,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额占不良贷款总额的比重为73.32%,制造业不良贷款额占不良贷款总额的比重为8.49%,其中涉及钢贸行业不良贷款额占不良贷款总额的比重为35.57%。

  2014年受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影响,钢贸类企业经营持续下滑,企业资金链断裂,停止经营的情况增多,钢贸企业密集地区不良贷款集中显现。去年齐鲁银行天津分行钢贸企业出险情况增多,且授信额度较大,对齐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截至去年年底,齐鲁银行逾期贷款余额为20.39亿元,较2013年12月31日的5.40亿元增加14.99亿元。2014年保证贷款逾期的金额较2013年增加15.86亿元,增加金额较大。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