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财经 > 消费 > 消费警示 > 正文

字号:  

智能手机隐私最多 保护习惯仍有待培养

  • 发布时间:2014-09-12 15:32:43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胡晓晶  责任编辑:时习

  月初轰动全球的明星私照被盗风波,再次引发国人对手机隐私问题的担忧。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360手机安全中心最新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Android手机隐私安全报告》显示:上半年,有92.8%的用户习惯将隐私存在智能手机里,有74.1%的存在台式机或笔记本里,剩下U盘、移动硬盘、平板电脑存储隐私的占比分别为44.2%、30.7%、28.3%。可见,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国人“装不下秘密”的隐私聚集地。

  九成APP获取隐私权限

  通过对1200个的检测发现,有92%的安卓应用获取了隐私权限。其中,获取1-5项隐私权限的APP占61.5%,获取6-10项隐私权限的APP占26.2%,获取隐私权限超过11项的应用则占4.3%。尽管多数安卓应用获取隐私权限具有合理性,但仍然需要获取隐私权限才能正常使用。

  哪些信息是被获取的热门?据悉,设备信息、用户位置和WiFi权限这三项隐私的被获取量最高。其中,社交通讯类应用因自身特点所需的权限较为丰富,其中设备信息、位置和录音权限是社交通讯类应用获取最多的三大权限;生活购物类应用则会读取位置信息;影音图像类应用需读取位置、发送短信;位置和短信类权限是游戏类APP获取的重要权限;阅读类应用为实现付费获取发送短信权限。

  应用越轨出安全问题

  毫无疑问,移动应用要求获取必要的隐私权限有其合理性。比如:如果社交类应用不获取您的位置信息,就无法使用“附近的人”功能,如果不获取您的通讯录就不能方便地添加好友;支付类应用如果不读取短信记录,就不能方便地填写短信验证码。但是,隐私权限越轨行为也会带来多种风险。

  隐私权限越轨行为是指移动应用在自身功能不必需的情况下获取隐私权限的行为。某些正版软件或恶意软件有意无意地获取了和软件自身功能不相关的权限,造成对隐私权限的“越轨”获取,可能会带来隐私窃取、恶意扣费、资费消耗、流量消耗、等安全问题。而隐私泄露是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电话或网络诈骗等危害的源头。

  保护习惯仍有待培养

  在安卓手机用户中,安装了手机安全软件的用户已高达88.1%。但其中约50%的用户从未使用过安全软件的“隐私保护”和“隐私行为监控”功能保护隐私。有超7成用户希望手机安全软件来管理隐私权限,手机安全软件是用户比较认可的手机隐私权限管理途径。

  随着智能手机中的隐私数据越来越多,加上手机云端存储功能的盛行,手机隐私安全变得脆弱。360手机安全专家朱翼鹏建议:个人私密照片要谨慎上传备份至网络空间,因为这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网上存储空间供应商的服务器或遭黑客攻破;另外用户个人的账号密码也可能被盗取。在外也不要为省几毛流量费不管在哪坐下来就连未知安全性的陌生WiFi,因为爱“蹭网”也容易被黑客利用。最后,还要学会用手机安全软件对隐私数据进行加密以及学会用手机防盗工具,这样一旦手机丢失,也还能立即启动远程删除手机所有数据功能包括防止泄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