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财经 > 消费 > 民生中国谈 > 正文

字号:  

中消协发布双十一网购商品价格报告:难得真实惠

  • 发布时间:2015-12-08 11:1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佘颖  责任编辑:张少雷

  这几年,“双十一”已经演变成为消费者网购狂欢节。为了解电商平台价格诚信等相关情况,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社会监督,中消协组织开展了“双十一”网购商品价格体验式调查活动,由中消协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进入参与“双十一”折扣活动的电商平台,选择购买与消费者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且标示折扣力度相对较大的商品,记录11月11日当天的价格折扣,并对后期价格进行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共涉及12家电商平台、12大品类,调查大多选取了“双十一”当天标示折扣力度相对大(5折以下)、网上标示销量相对多的94款商品。调查以“双十一”当天价格和折扣为基准,并追踪了11月18日和12月5日两个时间节点的商品价格,详细了解电商“双十一”价格等相关情况。结果发现,部分双十一商品存在价格虚高打折、产品质量低劣、送达货物迟缓、售后服务差等问题较多,网购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情况较为突出。

  限时打折水分大:促销结束后,94款商品中,共有31款仍能以不高于“双十一”价格购买

  “双十一”前,大部分电商推出了“限时抢购”、“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各类促销活动,声称折扣力度空前,让利于消费者,吸引消费者参与。

  与“双十一”价格相比,11月18日价格调查结果显示,73款同款在售商品中,23款价格不变,仍维持在“双十一”促销时同一水平;45款价格上涨,价格涨幅最高达到10倍;4款在“双十一”一周之后价格不升反降,售价低于“双十一”价格。例如,一款标价1988元的长帝牌烤箱,双十一天猫售价399元,11月18日实际售价398元,比双十一便宜1元。

  与“双十一”价格相比,12月5日价格调查结果显示,73款同款在售商品中,相比于“双十一”价格,共有18款价格维持不变,48款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涨,6款价格下降。例如,一款卡普伦牌钱包,双十一当天在国美在线的标价是498元,实际售价159元,11月18日和12月5日的实际售价仅为148元,比双十一还便宜11元。

  “从三次价格调查结果可以看出,94款商品中,在11月18日和12月5日两个时间节点,有23款仍可以以双十一价格购买,另有8款比双十一价格还低,这31款商品双十一价格并不实惠。”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限时打折意在刺激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如果优惠价格并不只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涉嫌欺骗消费者。

  记者查阅价格追踪明细表后发现,共有5个平台的商品在双十一限时促销后下降,分别是国美在线1款,淘宝1款,天猫1款,我买网2款,亚马逊2款,优购网1款,当当、京东虽然没有发现产品价格下降,但也与苏宁、淘宝、国美、1号店、我买网、亚马逊等平台一样,均存在价格持平现象。另外,本次调查中共有20款商品宣称“已售完”或“已下架”以致价格无法明确查询,追踪的唯品会和聚美优品双十一促销产品全部显示已下架。

  虚假折扣严重,吊牌价528元,网称标价1199元

  “双十一”当天,几乎所有电商平台都是满屏的价格打折优惠、抽奖活动。电商平台打造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商品多、折扣多、优惠多,似乎当天不买就吃亏。但是调查发现,优惠水分很大,部分商品涉嫌虚假折扣。

  在一些电商平台中,无论是自营还是非自营商品,均存在以商品“专柜价”或“厂家建议价”为基准价进行大幅打折行为。然而,这些专柜价、建议价(原价)存在随意标注的情况,涉嫌虚假折扣。如某款女装吊牌价是528元,在网上却标称原价1,199元,折后售价89元,商品的折扣价甚至低于1折。

  同时,部分电商平台价格标注混乱。调查发现,“双十一”期间,一些电商平台以“清仓价”、“限时抢购”、“史无前例,仅此一天”、“血拼24小时”、“逆天低价”、“‘双十一’最省钱”等各种价格宣传形式误导消费者。不仅如此,“双十一”及后续时间节点,部分电商平台和商家价格标注较为随意,部分商品既做不到明码标价,更做不到明码实价,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应建立电商平台价格追踪监测机制

  针对“双十一”网购商品价格的混乱情况,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对电商平台价格行为加强监管,建立电商平台价格追踪监测机制,严厉查处电商平台虚标原价、虚假折扣等价格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电商平台市场价格秩序。

  同时,电商平台和相关经营者也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网络交易管理规定,做到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在经营活动中自觉遵守和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不夸大宣传,不虚标价格,做到明折明扣明码实价。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一定要依法主动维权,养成良好消费习惯。比如,购买商品前应充分考虑自身实际需求,在价格上货比三家,避免冲动消费;选购商品时要充分了解商家信息和商品信息,必要时通过实体店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多方核实和比对;购买商品后,务必索取和保留相关交易凭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及时主动维权。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广大消费者参与对网络经营行为的监督作用,自觉抵制、及时揭露和投诉举报相关违规违法行为,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网购环境。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