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市场观察 > 正文

字号:  

中餐在海外:一双筷子蕴含的饮食文化

  • 发布时间:2015-04-29 15:0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郝爽  责任编辑:金潇

  “筷子是中国餐饮文化的一个标志。有人说,筷子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奥地利华人餐饮服务联合总会副会长单家潜说。

  日前,第38期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研习班暨海外中餐业协会负责人特色班在北京举行,参加研习班的海外中餐业者向中新社记者讲述了一双筷子所蕴含着的中餐故事。

  单家潜曾在奥地利中餐厅中发起了一场“筷子革命”。他回忆起1986年初到奥地利中餐馆打工时的场景,“当地人几乎全部使用刀叉,他们用叉子在小碗里叉起米饭吃的样子很笨拙,于是会将米饭扣到盘中,与菜搅拌着吃,失去了中餐原本的美妙的菜色。”

  十年后,单家潜拥有了自己的中餐馆,他的中餐馆里不见了刀叉,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筷子,餐馆还特别做出了鼓励食客使用筷子进食中餐的规定,因为当时会使用筷子的当地客人不及5%。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单家潜告诉记者,“客人们有的左右手各持一只筷子,有的用橡皮筋把另一头捆住,有的索性用勺子吃饭。我给了他们吃中餐要用筷子的理由:首先,用筷子吃饭非常健康,因为使用筷子需用巧力,可疏通经脉。同时,吃中餐需领略中餐文化,而筷子则是中餐文化之精粹。”

  当外国食客们拿起筷子,叹服中国餐饮文化之不可思议时,他们向中国文化走近了一步。单家潜说,“如今,在欧洲,讲中文、吃中餐成为一种时尚。通过旅游,欧洲人对正宗中餐越来越了解,中餐在欧洲的市场也将会越来越大。”

  对于美国全美中餐业联盟常务副会长黄民而言,一双小小的筷子不仅传播了中华文化,还帮助他的餐厅招徕生意。

  在美国的中餐馆大多提供一次性木筷子,这种筷子不易于使用。黄民想了一个方法,将纸质筷子套折叠起来,夹在筷子顶部,用橡皮筋将他们绑在一起,以此教食客们使用筷子。

  这样的自制筷子就像一些快餐店随餐赠送的玩具一样,吸引了许多美国人前来就餐。

  “在我的中餐馆中,自制的筷子唤起了美国孩子学习使用筷子的兴趣,他们甚至因为这样的筷子而更喜欢来我的中餐馆就餐。许多成年人就餐后会特意多要几双自制筷子,拿回家练习使用。”黄民告诉记者,通过筷子,他将中国人的礼仪文化、饮食文化传递给美国民众及世界各地的游客。

  俄罗斯莫斯科友谊酒店的食客以俄罗斯当地人为主,总经理刘祥飞被问及最多的问题便是:筷子应如何使用?

  “俄罗斯人认为,中国人用两根竹棍就能将花生米夹起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刘祥飞耐心地教每一位食客使用筷子,并讲述中国人使用筷子的禁忌和风俗故事。他说,“我会告诉他们不能把筷子插到碗中央,因为那是祭祀活动的方式;吃饭的时候不能用筷子敲打饭碗,因为那是乞讨的动作;在碗上放一双筷子,则寓意‘晚上愉快’。”

  当莫斯科友谊酒店的食客们发现一双筷子背后隐藏着如此多精彩有趣的故事时,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中的许多人,手持筷子,品尝着中国美食,告诉刘祥飞,“我们想要亲自到中国去看一看。”(完)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