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财经 > 新闻 > 国际经济 > 正文

字号:  

租金涨、地税也涨:5年后伦敦中餐馆会消失吗?

  • 发布时间:2015-04-10 07:09: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杨子岩  责任编辑:谢凌宇

  伦敦中心区有这么一块宝地:充满中国风格的大牌坊、装潢考究的店面、热情服务的商家,尽显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但近日《卫报》一篇“伦敦西区租金暴涨或导致华埠5年内消失”的报道,让人们对华埠中餐馆的未来产生担忧。

  租金涨,地税也涨

  伦敦华埠从上世纪50年代起每天吸引数十万计世界各地的游客、歌舞剧观众、夜生活爱好者、上班族来此享受物美价廉的饮食休闲。

  《卫报》的文章称,现在这种“红灯笼”(意指华埠的中餐馆)将可能会消失。虽然今日的华埠仍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却也让租户对这个城市寸土寸金的区域租金望而生畏,这里1平方英尺的年租可达838英镑。

  据该文采访对象——现年52岁、拥有一家港式茶餐厅的文先生描述,18年前,他支付的年租为6.6万英镑。到了2012年,年租金上涨到了24.4万英镑。两年后租期又将到期,届时租金再度上升的可能性很大。

  “英国这几年房价大涨,租金自然水涨船高,尤其是伦敦华埠,它位于伦敦的市中心,得天时、地利,游人众多,租金难免比其它地方高。”伦敦华埠商会主席邓柱廷解释。

  但中餐馆租金暴涨的说法并不成立。“因为英国有一套租金的条例,尤其是开餐馆,一般租店的合同大部分期限是20年或25年的,四五年加租一次,根据这几年的通货膨胀率来厘定租金的升幅。”邓柱廷说。

  《卫报》文中所说暴涨,其实是地税暴涨。“地税主要是政府收的,伦敦华埠的地税差不多是最高的。”邓柱廷说。

  在伦敦华埠拥有鹿鸣、新龙凤两间酒楼的一位华人也有同感,觉得越来越难在华埠立足:地税的涨幅令人咋舌。他其中一间餐馆的地税从每年1.5 万英镑涨至12.8万英镑,仅去年就增加8000英镑。

  中餐馆消失有些夸张

  至于《卫报》文中所称,华埠中餐馆可能会在5年内消失一说,受访者都表示这是一派胡言。

  “这不可能,中餐馆老板们宁愿涨价也不会搬走。”这是《华闻周刊》记者陈甲妮的第一反应,“如果都搬走就不会再有伦敦华埠了。”据她介绍,原来在伦敦北边有一个东方城,是除了伦敦华埠之外另一个中餐馆聚集区,因为政府拆迁,华人不得不搬离。

  “伦敦华埠这么一个多年来的唐人街,不可能说消失就消失。市中心那么好的位置,搬到别的地方去,未必有这么好的生意啊。”她说。

  “如果华埠的租金上涨,饭菜价格必然上涨。如果到了顾客都不能接受的程度,自然就没有人吃饭,餐馆就会倒闭。如果没有下家接盘的话,房东也必受损失。”在英国留学的覃华麟观察,“毕竟,华埠是以餐饮著名,没了餐馆,华埠也就凋谢了。”

  在商家们叫苦不迭的同时,伦敦华埠的面貌也在悄然变化,一些大型餐饮企业早已跃跃欲试,还有消息称不少来自中国的资本也正准备强势进军。此外,近年来大量博彩商店在华埠地区涌现,而这些店利润更高。

  在华埠拥有71家店面的莎士比利公司被曝,在截至2014年3月底的半年里,利润增长近50%。

  该公司总监也指责《卫报》的报道“胡编乱造”,但他坦承公司不能拒绝其他的求租申请,但会保持此地作为伦敦中餐及亚洲餐饮业中心的特色。

  华埠转型的契机

  虽然《卫报》文章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华埠中餐业现在面临的转型之痛。

  “华埠中餐馆大部分是中档餐厅,也有港式茶餐厅那样的。”陈甲妮观察。

  租金上涨确实是中餐馆面临的问题之一,但更大的问题在于人手短缺。一方面英国移民政策的收紧令中餐馆越来越难请到厨师;另一方面,不少技术高超的厨师因“奇货可居”,无敬业乐业精神。

  “工资一般都占生意额30%到35%,比较高,但更可怕的是雇不到员工,如雇了黑工,捉住一个,罚2万英镑,这是最大的致命伤。”邓柱廷说。

  有餐馆业主抱怨,租金、地税、人工成本已占五成以上,再除去水电煤气及其他成本,根本就是辛苦维持。他在外伦敦的一间小菜馆生意额虽不如华埠,但由于租金地税成本低,因此利润甚至优于华埠餐馆。

  这几年经济形势很差,华埠中餐业也难逃一劫。但有些人为因素使华埠中餐业面临更大危机。“有些餐馆以降价招客,做成恶性竞争,这个是致命的。”邓柱廷说,“要华埠生意好,一定要用质、量和服务,去争取客人,公平竞争,大家都做好,让客人感到在华埠吃饭是最好的。”

  租金、地税的上涨在某种程度上也未必是坏事。“这也意味着一些实力小些的中餐馆将被淘汰出局。中餐业会向高端迈进。”在英国从事投资的华人杨先生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