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市场观察 > 正文

字号:  

豆汁烤鸭入选教材 北京孩子将学京味儿文化

  • 发布时间:2015-02-03 10:12:00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郭莹  责任编辑:谢凌宇

  寒假开始,传统文化成热捧对象。今年,市教委开展“国学诵读”活动,要求孩子们学习古诗词,录音后可传送到电视上播放。记者获悉,豆汁儿、焦圈儿、四九城儿、灰墙灰瓦的胡同,这些老北京人的生活也将进入北京小学生的课本。近日,国内首套地区文化特色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标准化实验教材研发完毕。传统文化教材从过去的统一版本裂变为25省共500册中小学国学教材,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独有的传统文化教材。

  □教材新变化

  25省地方文化均进教材

  当下,传统文化繁荣复兴,古文、古诗词在中高考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传统文化教材的开发也备受关注。记者从国家级课题研究小组获悉,已经研发完成全国25个省共500册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

  该系列教材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科研项目之一,并由总课题组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基地——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承担各省教材的统筹、编校等工作。这25套省级版教材包括北京、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广西等。每省教材均为20册,其中小学12册,初中4册,高中4册。过去,人教社曾出版过全国统一版本的传统文化教材,此次的25套省级版教材则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内容,裂变为25个极具地方文化色彩的传统文化。25个版本都保留了16个固定基础学科,包括《弟子规》、《论语》、《孙子兵法》等,同时加入了地方的历史、地理、非物质遗产等12个模块的内容。

  □地方特色

  烤鸭豆汁驴打滚纷纷入选

  为了解决各省市国学教育差异化的问题,课题组专家委员根据各地省情文化,为每个省单独研发了地区历史、文化、民俗与艺术并重的地域文化内容,并系统地镶嵌于原有国学课程之中。其中,京版小学教材从一年级至六年级覆盖了12个主题,涉及历史、地理等,上、下学期各学习两个主题,以使学生们熟悉并热爱自己所在的城市。

  专家组介绍,在北京版一年级教材《弟子规》中,专门设有“北京的历史”模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北京从原始社会时期以来的历史变迁、城市风貌等,孩子们可以初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北京版三年级教材《声律启蒙》中,也有“北京的胡同文化”模块,通过简短的文字和老照片讲述北京悠久的文化。一些基本的老规矩也有所涉及,比如“不倚门”等。在饮食文化上,连豆汁、驴打滚等传统小吃,还有烤鸭等老北京当年高大上的美食都一并入选教材。专家表示,包括北京的历史,民俗文化、庙会等都会涉及。

  初中生学习《孙子兵法》

  传统文化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课题组专家介绍,教材明确提出以“青少年完美人格”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并且经专家组反复研讨、论证,制定了较为科学系统的课程结构,明确了不同年级应掌握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深度。

  在小学低年级段以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主;中年级段学习《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等,为孩子们奠定诗词美学基础;高年级段开始涉及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初中阶段安排了《孙子兵法》《古文观止》等经典,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儒家经典以外的优秀典籍和思想;高中阶段则为传统文化通识教育,需更为深入地学习儒家、道家等经典文献。

  专家称,《孙子兵法》、《中庸》等一些传统文化中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对孩子将来为人处世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话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国学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组执行主任、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

  将研究传统文化高考试题

  京华教育:为什么要设计25个版本的国学教材?

  张健:国学教材以前有一套人教版的通用教材,但是现在提倡选择化教学,每个地方都有一些地方特色,所以我们在基本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30%的地区历史文化内容。

  京华教育:国学如何进入到考试体系中?

  张健:传统文化不是文言文教学,是人格教育和德育教育,按目前国内各省教改动态,预计2018年左右,大部分省份会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范畴。我认为传统文化高考内容不会注重现在的文言文字词注释和背诵这一考试方式,我们认为是以传统文化治国韬略为考查方向,希望形成一个新的作文的形式。

  目前,我们成立了《传统文化高考试题研究》,专门对此进行研究。

  京华教育:很多家长认为国学应该改为选修课,另开一门课也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张健:很多家长都担心这个问题。实际上,小学语文教材也在改版进行学科整合。目前按照教育部纲要的说法,传统文化是并在语文中,没有独立学科。但是传统文化涉及德语教育、艺术教育等,我们希望最终能独立授课。

  目前,我们在通州和大兴设有试验区,国学是必修课。每周必须独立授课一课时。对于学生来说,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人格,属于补漏,不存在增加负担。

  京华教育:学生们什么时候能用上教材?

  张健:已经研发完毕,首先请各个省内的专家进行修订,进行全国教材的修订和论证。第二,出版社会再进行审定。第三,送教育部门送审。

  教育部通过后,才能征订,距离真正进入课堂还有一段路要走。现在这套教材为地方课程选修教材,通州区有55所中小学都曾试用过旧版实验教材。

  □各方看法

    >>学生

  希望教材有趣起来

  谈到传统文化,正在海淀区一所小学读二年级的张梓晨说,自己在幼儿园时,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一起念古诗,诵读《三字经》,每到儿童节或者春节表演时,小朋友们还会穿上汉服进行演出。

  进入小学后,学校每天都有专门的课前时间带着学生们吟诵古诗词。“我们有自己的书,将来还要学新的课本吗?”张梓晨说,他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更感兴趣,希望课本中能有部分内容是与北京相关的。另外,他还希望传统文化课能够更加生动活泼,除了朗诵和背诵,更有意思起来。>>家长

  重复学习担心增加负担

  小学二年级家长张女士说,自己孩子所在学校已经使用了老师们自主研发的语文教材,里面就涉及了很多国学内容。《三字经》《千字文》等都有包括,还有很多简单的古诗词,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如果成为教材,是否需要专门开设国学课?张女士认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可能会出现重复学习的问题,或者是国学内容学习过多,反而加重了孩子的负担。

  张女士认为,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潜移默化更好,特别是过多的背诵也无法理解,对孩子来说不见得能真正懂。

  中学生家长则表示,传统文化比重提高,自己确实知道考试的比重加大,但是,很多内容教科书都有涉及,让孩子自己去复习也难以达到效果。他认为,国学教材变成校本课程或者选修更加适合。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