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实验教材:国学“加餐”可饱腹?

  • 发布时间:2015-01-11 01:30:4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年来国学一直很“热”。从课内的各种传统文化进课堂,到课外的“天价国学堂”,为了国学复兴从娃娃抓起,老师和家长们确实蛮拼的。近日听说一套以“青少年完美人格”为教育目标的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已研发完毕,将于年内问世,看来基础教育的国学“加餐”很快就会有一个规范的量化标准。

  比如,小学低年级段以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主;中年级段通过学习《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等奠定诗词美学基础;高年级段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中庸》。到了初中阶段就开始涉及诸子百家的典籍和思想,如《孙子兵法》《古文观止》,高中阶段则进行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另外,各省教材也因地域差距有所不同。

  看着这些具有一定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设计,“生不逢时”四个字突然从后脑勺蹦出。多年以来,我们所经历过的基础语文教育几乎从未激发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且由于教材内容的狭隘限制了学生的选择自由,加上应试的需要让这种限制成为强制,反而容易形成排斥心理。这种对语言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抵触情绪基本不可能自愈,除非在往后的教育阶段有特殊需要,所以很多人不爱阅读,即便阅读,也大抵拒绝古典和深奥。我常想,如果儿时没有受过“摧残”,我们还会抗拒晦涩的古文和诗句吗?

  毫无疑问,这套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的国学“大餐”加得必要,加得及时。然而怎么吃下这顿加餐以及怎么才能吸收到营养,却面临一个矛盾:如果把这些学习内容列入应试考评机制,那么洋洋洒洒20本教材里的海量知识点很可能会成为中小学生新的备考负担,反而引起更广泛的抵触情绪;如果不加以约束,只作为辅助教材用传统文化的软实力来陶冶和感化青少年,恐怕也有些天真。还记得当年全班在语文课外阅读课上做数学作业的场景,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我们的社会氛围是趋于功利的,对于老师、学生和家长而言,升学、就业和晋升才是生存要素,而一些精神和人格层面的修养对此并无直接帮助。所以,这套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能在多大程度上造就学生的国学修为,在这里先打个问号。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