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消费 > 民生评论 > 正文

字号:  

马铃薯翻身作主粮 专家:有利于控制体重

  • 发布时间:2015-01-27 10:14:0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付丽丽  责任编辑:时习

  将新闻进行到底

  人们可能不会想到,学名“马铃薯”的土豆会像现在这样火。日前,在一场题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的研讨会上,农业部官员称,未来几年,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土豆将成为继稻米、小麦、玉米之后的又一主粮。这样,昔日不起眼的土豆就要华丽转身,一举成为餐桌上的主角。

  新闻缘起

  土豆逆袭 将成我国第四大主粮

  1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表示,将通过几年时间力争实现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原本位列杂粮队伍的马铃薯,终于要逆袭成为人们手里的主粮,有网友调侃“这种转变一时间不好接受”。与此同时,关于马铃薯缘何成为主粮的各种讨论更是持续发酵,此起彼伏。

  什么叫做主粮?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熊兴耀教授看来,成为主粮的作物应该满足3个条件:一是种植面积比较大、产量较高;二是能够大量的、长时间存储;三是大部分人能接受,在一日三餐里占重要比重,能够提供人们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和营养。

  核心关注

  接轨国际 晋升主粮并非雪中送炭

  作为外来作物,400多年前,马铃薯不远万里,从欧洲来到中国。然而,不幸的是,尽管世界其他地方早已将其作为主粮吃了几千年,但在我国,因为老百姓无法把它加工成日常更习惯吃的馒头、面条和米饭,马铃薯的主粮化之路便走得有点慢。

  “马铃薯主粮化被提上日程是基于目前我国环境和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熊兴耀说。

  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增量将超过1000亿斤,熊兴耀指出,虽然我国目前玉米、水稻、小麦的平均产量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空间变小、提高产量的难度加大。

  相比而言,种土豆容易得多。它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水资源,对气候、土地质量的要求也不高,生长期短、产量又高,相对于一茬要用多种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的水稻和小麦,土豆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压力也要小很多,如果大量种植,将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豆增产空间很可观,在目前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马铃薯主粮化很有意义,而且土豆本身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更有好处。”熊兴耀说。

  “再就是与国际接轨,国际粮农组织早就把马铃薯列为四大主粮之一,升级为主粮后,国家也将会对马铃薯在生产和科研上给予它与其他主粮相同的扶持政策。”熊兴耀强调。

  事实上,在主粮化的进程中,相较于小麦、玉米和水稻,小小的马铃薯还是拥有很大优势的。尽管鲜薯含水量高,不耐存储、不方便运输,但若把它加工成淀粉、全粉和脱水产品,以干物质进行存储,马铃薯就比面粉和大米更耐储藏。与此同时,科研人员发现,马铃薯配比制成的主粮,相较一般的小麦和大米等食品,具有更加丰富的营养价值。马铃薯富含粗纤维和氨基酸,低糖低脂,不仅有利于人们控制体重、清理肠道,还适宜糖尿病患者等人群食用。

  对此,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这样说:“马铃薯主粮化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是让老百姓吃得更好、更营养、更健康。这也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土豆升级 待遇从此大不同

  在我国,马铃薯种植较大的区域主要是内蒙古、云南、贵州、甘肃等较贫困地区。

  “马铃薯是国内75%重点扶贫县的主粮,老百姓每年用它替代粮食3—6个月。”一位从事马铃薯研究30多年的专家说。

  5斤马铃薯可折合成一斤粮食(不同地区略有不同)。在国内,马铃薯早已被作为粮食作物统计到每年粮食总产数据中。承担着主粮的责任,却享受不了主粮的待遇,马铃薯的处境,着实有点惨。

  “不仅如此,同样是农民,种小麦、水稻的农民能够获得国家的各种补贴,由于不是主粮,种土豆的农民却什么都得不到。对他们来讲,这有失公平。”熊兴耀说。业界很多人戏谑地将马铃薯称为“三无”产品。良种补贴是我国促进粮食稳定增产,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力举。然而,放眼全国,仅有很少地区对马铃薯进行少量补贴。

  在这种状况下,长期以来,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一直在8000万亩左右徘徊,增长缓慢。“地方的种植积极性都转移到了获得补贴的粮食作物上。”熊兴耀说,这大大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有专家指出,“主粮”和“非主粮”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成为主粮作物,在产业上将享受到更多的扶持、优惠政策,在科研上,也有大量的项目资金投入用于开发新品种等的研究。

  熊兴耀也表示,目前我国从国家队到地方队,马铃薯的研发是非常薄弱的,水稻、小麦等作物作为重点科研对象,很容易拿到项目经费,但相比之下马铃薯研发的项目和投入还很不够。

  专家建言

  未来发展 育种技术提高是关键

  当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西北等地区。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未来土豆主粮化种植目标是1.5亿亩。

  对此,潘文博表示,扩大马铃薯种植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与水稻、小麦、玉米等三大作物争地。马铃薯主粮化关键是要优化布局,西北地区要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南方地区要重点开发利用冬闲田,扩大冬种马铃薯等作物种植面积;要在水资源短缺的华北等地区,适度改种一些节水作物包括马铃薯。

  据统计,全国马铃薯平均亩产在1吨左右,这一数据已经维持了30多年。其间,国外马铃薯单产已由每公顷10多吨增长到30多吨,合每亩两吨多。

  “好的品种是影响丰收的重要因素。”熊兴耀说,在这方面,科学研究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马铃薯为无性繁殖作物,野生种质资源抗旱、抗寒的优良性状很难被直接“拿”过来。为此,必须做好以育种亲本为代表的种质资源收集和遗传基础研究。“亲本的好坏与后来的品种性能密切相关。”

  在这方面,熊兴耀等研究人员已经做了大量尝试。在农科院的研究基地——华北主要地下水超采漏斗区衡水,他们初步筛选出大西洋、费乌瑞它和中薯5号等多个适宜品种,这些品种适应性强、生长势强、丰产性好,产量高的亩产可以达到2.5吨。

  同时,他们还创新建立了“马铃薯+谷子”种植新模式,节水性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小麦+玉米”或“小麦+谷子”的种植模式。

  “从技术层面来讲,提高马铃薯的单产是现实可行的,而且不难做到。”熊兴耀说,未来发展,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增加对科研的投入和关键生产环节的引导性支持,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推进马铃薯的主粮化。

  小土豆“大”营养

  土豆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因此食用土豆能保证人体需要的能量,同时土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还有大量木质素等,营养价值较高。更重要的是,土豆在加工过程中营养素损失不会很大,富含的淀粉可以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热量,增强饱腹感,而且它还有三大主粮所没有的营养物质——胡萝卜素。

  如果和苹果做比较,土豆中含有的膳食纤维与苹果一样多,所含的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左右,而矿物质含量则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

  此外,土豆是非常好的高钾低钠食品,每100克土豆含钾高达300毫克。众所周知,饮食中的食盐过量,将导致体内的钠过多,进而诱发高血压,如果在饮食中增加钾的摄入,多余的钾排出体外时,可以带走多余的钠,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