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消费 > 快消品 > 正文

字号:  

"火箭猪"回落猪价持续走弱 "进口猪"狼烟又起

  • 发布时间:2015-11-02 07:53:13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叶斯琦  责任编辑:吴起龙

  猪周期难破“进口猪”狼烟又起

  “连涨了小半年,猪肉价格终于下来了。之前猪肉一天一个价,我们都改吃鸡鸭鱼肉了,现在猪价下来了些,我们又开始买点猪肉。”在北京一个菜市场上,王女士告诉记者。

  今年4月份开始,猪肉开始涨价,6至8月份涨幅很大,9月份开始平稳,国庆节后猪价出现快速下降。猪价下跌带动居民“菜篮子”减负的同时,也使得通缩“回马枪”的隐忧萦绕。

  在国内猪价大幅波动的背景下,“进口猪”冲击尤其值得关注。据悉,国内生猪产能剧烈调整,而其他多数国家生猪产量增加,猪价平稳。今年以来,进口猪肉数量持续攀升。随着国内外价格联动加强,“大豆”风波会否在生猪养殖行业重演的“远虑”似有渐成“近忧”之态。

  “如果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如基辛格所言,对于有着13.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食品供应安全不仅是庙堂之上的大课题,更是关乎乡野村民一食一饮能否丰足的必选题。

  “火箭猪”回落 猪价持续走弱

  北京新发地市场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0月30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9.65元/斤,比2015年10月23日的10.33元/斤下降6.58%;比2015年9月30日的10.08元/斤下降4.27%,周环比明显下降,月环比降幅较小。

  从全国范围来看,曾经“火箭猪”的趋势也不复存在。据芝华数据监测,2015年10月第4周全国外三平均价格为16.42元/公斤,较上周小幅下跌0.67%。全国白条猪肉周均价为22.82元/公斤,较上周下跌0.7%。全国仔猪平均价格为31.59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2.3%。

  在猪价走弱的带动下,其他农副产品价格也出现下降。鸡蛋方面,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9月中旬以来,全国鸡蛋价格下降明显。与9月15日相比,10月26日全国普通鲜鸡蛋价格降幅已经超过一成。分地区看,超过八成省区市的鸡蛋价格下降,其中山西、黑龙江、山东、河南、宁夏的价格降幅居前,均已经超过两成。蔬菜价格也有小幅下降。10月30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1.70元/公斤,比10月23日的1.78元/公斤下降4.49%。

  芝华数据高级分析师袁松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自8月上旬创近年新高后,猪价就呈现出震荡下行的走势。除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猪价出现短暂反弹,9月中旬以来一直处于持续下跌趋势中。

  袁松指出,进入10月以后,猪价的持续下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消费需求的季节性回落。10-11月份相对而言是消费淡季,而且没有节日因素刺激消费,因此终端消费无力拉动猪价。其次,下半年以来,猪价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即便近两个月猪价出现持续回落,目前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下,屠宰加工企业以及冷库都不愿意增加冻肉库存。根据芝华调研,相关企业和贸易商认为未来猪肉价格难有太大上涨空间,因此不太愿意冒险增加冻肉库存,这进一步减弱了对生猪的直接需求。第三,生猪出栏供应增加。一方面气温适宜,生猪生长速度加快,相当于增加了供给;另一方面二季度仔猪存活率回升,也促进了近期出栏的回升。

  “受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养殖成本整体呈现下降趋势,10月份国内猪粮比持续高出8∶1,养殖户出栏意愿不减,市场出栏稳定,屠宰企业收购顺畅,不断下调收购价格,同时天气转凉,生猪疫情高发也对生猪出栏起到一定推进作用,生猪价格持续下调。屠宰场持续下调收购价格引发养殖户惜售心理,养殖户与屠宰企业博弈再次形成,全国猪价涨跌互现,整体弱势趋稳。”生意社分析师李文旭表示。

  CPI涨幅回落 警惕通缩“回马枪”

  我国的CPI由8类商品构成,分别为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费、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其中食品消费指数的占比为33.2%,食品类在CPI指数中占到三分之一。

  CPI指数受国内食品价格影响比重较高,猪肉作为肉蛋奶中比重较高的部分,猪价的剧烈波动会对肉蛋奶等相关食品的价格形成影响,进而影响CPI。

  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经历了连续3个月反弹后,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6%,涨幅有所回落,重新回到2%以下。

  多位市场人士分析,9月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1.6%,均不及市场预期,并较8月有所放缓,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增速下降所致。数据显示,食品中,鲜果、水产品和鲜菜供应充足,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5%、1.2%和1%;猪肉价格虽连续第5个月环比上涨,但涨幅比上月回落7.3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开学季影响,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5%和0.8%;受国内成品油两次调价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3.1%和3.3%。

  “近期猪价的回落,减弱了前期猪价快速上涨对CPI的压力。”袁松表示,9月CPI的回落,反映了9月猪价下跌后,猪价对CPI影响的减弱。10月猪价继续下行,有助于10月CPI继续减小。CPI维持在较低水平,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发布的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9%,连续43个月下滑;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

  海通期货分析师姜超认为,这表明当前通缩风险整体升温。9月CPI在连续4个月回升后首现回落,主因食品、非食品同比增速均有下降。猪价继续下跌,但由于玉米价格继续回落,猪粮比再创8.28的4年新高,短期猪价仍受到成本下行的拖累。9月PPI显示主要工业行业价格仍持续下跌,三季度总体通缩风险较高。

  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也表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内在通货收缩,PPI已经连续43个月负增长,而且这样的情况还没有看到非常明显的改善趋势。造成通货收缩的原因是产能过剩后,企业要去库存和去杠杆,有效需求就会下降,这又导致过剩产能的增加。

  “从长期看,去产能未完结,仍需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降低中国经济整体债务杠杆率。宽松周期远未结束,未来降息降准仍有空间。”姜超说。

  猪价走高 进口猪大增

  近些年来,在猪价的暴涨暴跌中,养殖者难逃“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的怪圈,生猪价格波动风险更成为养殖业不可承受之重。这个怪圈,正是赫赫有名的“猪周期”。

  “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这个周期仿佛魔咒一般难以摆脱,而且通常2-3年循环一次。

  国内生猪产能剧烈调整,猪价快速上涨,而国际多数国家生猪产量增加,猪价平稳或下降。一涨一跌,内外价差加大,进口利润增加,进口企业进口动力增强,扩大猪肉进口数量。因此,今年以来,进口数量持续攀升。

  例如,2007-2008年我国生猪价格暴涨,进口猪肉数量随之出现较快增加。2009年猪肉进口出现下滑,但2010年后猪肉进口再次快速增长,2011年12月达到峰值,单月进口达到8.9万吨。2014年全国猪肉进口量为56.2万吨,占国内猪肉产量1%左右。

  芝华数据生猪分析师姚桂玲援引海关统计数据指出,2015年9月份国内进口猪肉近74710吨,环比8月增长15.9%,与去年同比增长83.2%,今年1-9月累计进口猪肉51.8万吨,与去年1-9月份累计量同比增长22.3%。从今年2月份开始,除7月份环比减少外,其他月份的猪肉进口数量环比均增加。

  “在我国,猪肉的进口量占国内猪肉产量的比重在1%左右,虽然比重很小,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国内猪肉价格比国外猪肉价格高很多,今年二季度至2016年,又遇猪周期的上涨阶段,猪肉价格还将高位运行,势必加大国外猪肉的进口量,对国内猪肉市场的冲击不断加重。新获批并已经启用的内陆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河南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进口肉将直通郑州、漯河,随后陆续进入百姓餐桌。消息称,目前该地查验运营公司已经和双汇、众品等多家大型食品加工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国外牛肉、猪肉以及禽肉的进口量将不断加大。”姚桂玲说。

  分析人士指出,原料成本偏高、养殖水平偏低直接决定了我国生猪养殖成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2010-2014年中国猪肉进口量暴增的核心因素在于,近几年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国内饲料原料成本快速上升,中国生猪养殖平均成本上升。巨大的成本差价,使进口猪肉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的情况曾经给中国的大豆产业带来不小冲击。2003年8月-2004年8月,在美国大豆上市前后,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货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导致大量中国大豆加工企业高位采购,并在随后的价格回落过程中由于无力支付货款或高成本带来的巨额亏损而陷入危机。

  应对“猪周期” 破解价格怪圈

  如何应对“猪周期”给生猪产业上中下游带来的不稳定影响?姚桂玲认为,主要有四点措施。

  首先,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芝华数据监测,在经历2013年至2014年生猪严重亏损阶段,大规模养殖场比中小养殖场户的抗风险能力强,生存能力更强。中小养殖场户抗风险冲击能力很弱,猪价大幅下跌,损失惨重,其资金链很容易断裂,退出比例很高。建议中小养殖户建立养殖合作社,抱团取暖。

  其次,向上下游延伸,风险共担,大中养殖场户应该加强和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的合作,签订合作协议规避猪价大幅涨跌风险,比如借鉴广东温氏、金新农等企业的发展模式。

  第三,猪场应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

  第四,应该为养殖户提供抗风险工具,探索建立生猪期货市场或者远期现货市场。养殖企业也应该加强在金融工具方面的学习,在生猪期货市场和远期现货市场,利用诸多金融工具来规避因生猪价格大幅涨跌带来的风险。

  中粮期货研究员陈建业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对于生猪期货,行业期盼已久。“生猪养殖是整个生猪产业链当中抗风险能力最薄弱的环节,暂且不说疫病的风险。首先,行业集中度偏低,和下游屠宰企业相比,缺乏定价权;其次,活畜由于其自身的属性,不耐储存,抵御价格下跌风险的能力较弱。”

  迄今为止,世界期货市场上开展过猪类期货交易的交易所主要是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国中美洲商品交易所、荷兰阿姆斯特丹农业期货交易所、匈牙利布达佩斯交易所、波兰波兹南交易所、德国汉诺威商品交易所和韩国交易所。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相关部门采取有利措施调控猪价。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发公告,对2012年初发布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2012年第9号公告)进行了修订。在新版猪价调控预案中,猪粮比预警点为5.5∶1和8.5∶1。猪粮比价是指生猪出场价格与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猪粮比价=生猪出场价格/玉米批发价格)。

  据介绍,国家加强对生猪等畜禽产品价格监测,采取综合调控措施,主要目标是促进猪粮比价处于绿色区域(5.5∶1—8.5∶1),防止价格出现大幅波动。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