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高速路情结”人人有

  • 发布时间:2016-03-18 09:32:14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高速路情结”

  人人有

  □ 林 鸣

  众所周知,高速公路的主人是汽车。笔直的大道上马达轰鸣,风驰电掣,车速低于60公里就被轰下来。也是,在一个追求速度的时代,任何悠闲自在的行为都会遭到“鄙视”。就在此时,一条来自德国的消息让灰头土脸的自行车昂起了头。这个曾孕育出奔驰、宝马、保时捷等品牌的“汽车王国”,如今却在掀起一轮建造自行车高速路的风潮。这个计划并非形象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纳入交通系统的一部分。据说,这条已动工的高速路位于德国西部,总长度达到100公里。它连通10座城市及4所大学,沿线覆盖120万人口。

  自行车高速公路,是指路面平坦宽阔、专门用于骑车的城际交通线路。这些专用通道虽不是全封闭的,但全程没有交叉路口,因此不设红绿灯。而且,此路谢绝行人及汽车,使得“骑士”们很方便很爽。不过,说起自行车高速路,其“鼻祖”应该是荷兰和丹麦。荷兰是世界上自行车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该国城市间距离较短,地面平坦,慢车道密布如网,因此被誉为“骑车人的天堂”。自打增设自行车高速公路后,约有5%的上班族有意愿放弃开车。小国丹麦更是个“自行车王国”,500万人口竟拥有400多万辆自行车。上世纪80年代,首都哥本哈根市就开始修建自行车专用道,还开辟了一条无红灯的专用快车道。哥本哈根市政府的目标是,鼓励50%的市民把自行车当作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那么,中国有过“自行车高速路”的想法吗?答案是“有”——尽管可能还在“襁褓”中。一年半前,广东省有政协委员提出:目前一些绿色通道、自行车道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线路设计不合理和配套设施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因而致使慢车道成为“受气包”。对此,有关部门的答复很积极:广东将充分依托省内绿道网络体系,建设城市建成区自行车快速路。据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自行车主要服务于短距离出行,60%的自行车出行距离在3公里以内,80%的自行车出行距离在5公里以内。今后可根据情况,鼓励有条件地区先行先试。主要在城市建成区内针对市民日常通勤需要,规划建设服务中短距离(15公里左右)的自行车“快线”。尽管距离梦想还有距离,但毕竟有人发声了。

  德国修建“自行车高速路”的做法,值得深思和效仿。现在,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一个健康有序的城市交通规则,其出行顺序应为行人第一、自行车第二、汽车第三。既需要高速公路和立交桥,也需要自行车专用道,让骑行速度得到提升——这才是文明进步的表现。然而我们悲哀地看到:国内现实中的自行车,莫说奢望享受“高速路”的待遇,连“三等功民”都算不上。“骑士”不仅要面对道路狭窄、弯路多、坡道多,在通过立交桥时,还要下车推行。平时,他们在汽车夹缝中钻来钻去,被尾气和喇叭声包围。即便是在慢车道上也要受气。汽车在后面按着喇叭催促,有的路段甚至变成了停车场。自行车的待遇是这样,“步行族”的滋味也很难受。眼下,在一些繁华街区,步行道已被挤成“羊肠小路”,弯弯曲曲的,个别路段宽度甚至不足一米,实在比慢车道的待遇还惨。

  市民们期待着,今后,城区道路设计者应以人为本,让汽车去爬坡绕弯,让行人和自行车走捷径。从这个角度讲,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都应拥有自己的“高速路”。而且,汽车轱辘要礼让两条腿。总而言之,凡是让行人和自行车受憋屈的城市,离“宜居”的要求还很遥远。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