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圣地唱响“质量好声音”
- 发布时间:2015-12-30 10:35:17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吴怡杭本报记者刘艳
遵义,位于中国西部,贵州省第二大城市,她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伟大转折地,是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诞生地。这块热土文化底蕴深厚,古有“汉三贤”“清三儒”和沙滩文化积淀,近有红军长征文化、浙大西迁文化、酒文化及当代各种先进文化,可谓集文化之大成。
目前,遵义市经济总量仅次于省会城市贵阳,是国家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产业带建设的主要区域,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2200亿元左右,比“十一五”期末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5%,增速比“十一五”时期快1.9个百分点,实现了高于全国、高于全省、高于以往历史时期增长速度的“三高于”目标,经济总量在西部30个非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七。
回眸“十二五”,遵义市经济总量、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离不开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离不开全市干部群众主动适应新常态,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的冲天干劲。
尤其是近些年来,遵义市坚定不移地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全力打造“总量跨越、质量跃升、结构优化、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遵义经济升级版,使革命老区焕发出蓬勃的朝气。作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重要职责的遵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这一发展思路,提出“优服务、严监管、强质监、上水平、争一流”的工作方针,在实施质量兴市、品牌带动和标准化三大战略,全面服务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力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以及引领各市县区创新工作思路、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唱响了红色革命圣地独具特色的“质量好声音”。
质量兴市——工业老城焕发生机
“十二五”时期,是遵义市建设和谐遵义、实现遵义“三个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贵州省这座工业名城面临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更是全市质监事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2012年,遵义市质监局代市政府起草并出台了《遵义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全面推进质量兴市实施意见》《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工业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全面推进质量兴市战略。
遵义,不但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也是贵州省的老工业基地。当贵州全省吹响“工业强省、工业强市”的号角时,这座三线建设的工业老城,蓄势待发,焕发出勃勃生机。2013年,遵义市提出“建设百亿园区﹑培育千亿产业”的目标,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为助力“百亿园区、千亿产业”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遵义市质监局在全省工业园区率先开展质量兴园、质量兴企工作,对全市19个在建工业园区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对全市工业产业结构现状、园区产业规划布局组织展开研究。针对传统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新兴产业规模不大、发展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向市委、市政府呈送了《遵义市在建工业园区生产企业质量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梳理了遵义市发展“百亿园区”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意见和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等领导就此还作了重要批示。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858.5亿元,领先贵阳204.95亿元。
为大力加快质量兴市的进程,遵义市质监局每年编制印发《遵义市质量发展报告》。积极培育和组织全市企业申报贵州省名牌产品。2015年,该局共推荐遵义市6家企业的7种产品争取纳入贵州省名牌评价目录。同时,该局积极为企业落实2014年度贵州省名牌产品的奖励资金,已兑现23家企业115万元的奖励金,极大地调动了辖区企业和基层政府培育申报名牌产品,实施品牌战略的积极性。
为全面提高遵义市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全面实行质量兴市,该局每年都制定了《遵义市工业产品市级质量监督抽查方案及目录》,并组织实施。2015年该局全面推动企业落实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安全管理告知书,开展食品包装材料、烟花爆竹、危化品、化肥、新型建筑材料等专项检查,同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和质量提升观摩会,共抽查28类65种614家企业151批次的产品,抽查合格批次为968批次,合格率92.1%,省级监督抽查401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3.8%,居全省第二,问题企业发现率为6.2%。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贵州省级监督抽查该市产品质量合格率上升了10.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品牌培育——循序渐进稳步增长
塑造品牌的关键在于质量。对于遵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自古就不缺乏“品牌”。西汉时期,汉武帝就已为茅台酒的甘美折服。遵义有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名优品牌,但国酒茅台不是遵义品牌的全部,对品牌的培育,遵义市在走一条循序渐进、稳步增长的发展道路。
2011年,经过全面调查分析,遵义市质监局制定了名牌培育“十二五”规划和年度培育计划。推荐39家企业的57个产品申报贵州省名牌产品, 其中20家企业的30个产品成功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
2013年,该局共培育组织42家企业48个产品申报名牌产品,组织湄潭、汇川申报2个国家级,遵义县申报1个省级品牌示范区创建试点。推荐珍酒、长征开关电器2家企业参加质检总局品牌价值评价。并专题请示市政府表彰并兑现落实2012年度贵州省名牌产品的奖励资金85万元。
同时,该局加大帮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力度,有效保护地方名优特产,切实提升遵义名优特产知名度。2013年遵义市成功申报“正安娃娃鱼”“正安白茶”“习酒”“道真洛党参”“道真玄参”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2014年遵义市质监局指导4个县申报知名品牌示范区,其中湄潭、汇川积极申报2个国家级品牌示范区创建试点,遵义县积极申报1个省级品牌示范区创建试点,目前,已获批为省级示范区先行创建;推荐珍酒、长征开关电器2家企业参加质检总局品牌价值评价;全市22家企业31个产品获得2014年贵州省名牌产品,申报和入围数量较2013年增长54%和106%;该市唯一的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凤冈县)顺利获批创建;新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新申报获国家质检总局受理公示4个。并专题请示市政府兑现落实贵州省名牌产品奖励资金70万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奖励经费15万元,充分调动了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积极性。
2015年,该局共推荐遵义市6家企业的7种产品争取纳入贵州省名牌评价目录,目前全市共有74家企业98个产品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位列全省前茅。目前,该市已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产品20个,名列贵州省第一。
标准化兴农——富农强村保民生
“如果没有标准,世界将杂乱无章、寸步难行。”遵义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田景余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概括标准化对遵义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遵义市素有“黔北粮仓”之称,粮食产量大致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这与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密不可分。2011年,遵义市质监局成功申报了桐梓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红花岗区海龙奶牛标准化养殖两个国家第7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和绥阳金银花种植、桐梓古耕农牧开发公司肉牛标准化养殖两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为使标准化战略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5年来,遵义市质监局加大指导帮扶力度,全市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2013年《海绵钛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获国标委批准发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正安白茶》等10项省级地方标准获批准发布,组织制定了22项市级地方标准。经国家标准委批准,2014年2月,贵州省遵义市包括凤冈县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习水县国家高粱种植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和余庆县国家桃栽培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被列为第8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其中,凤冈县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是贵州省首次并唯一获批的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
科技兴检——为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助力
“十二五”以来,遵义市不断完善以质量安全、技术支撑、质量诚信为基础的大质量工作体系。通过严格监督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义务和社会责任,加大对重要工业品、农产品、食品和特种设备的监管力度,巩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质量安全整治力度。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检验检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机制,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质量安全等突发事件。全市质量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与遵义市质监局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兴检、强化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密切相关。
2011年以来,该局所属技术机构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新上了一系列检验检测项目,其中预装式变电站检测项目填补了西南地区空白,有载分节开关检测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2014-2015年,该局所属技术机构遵义市特种设备检测所投入500万元的燃气管道检测项目,走在全省前列。该局还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立足自身优势提出了申报国家高中压电器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绿茶产品监督检验中心两个国检中心建设项目的规划。到2014年,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承建的“两个国检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国家茶及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的成立为贵州新增了一张国家级名片,具备了承接国家下达的茶及茶制品监督抽查任务的资格,实现了检验报告国际互认,为黔茶出山,以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和遵义市特种设备检测所,因改革发展成绩突出,成效显著,多次获得省、市工作肯定和表彰。其中,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于2015年6月被质检总局表彰为“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先进单位”。
特种设备零事故——用监管守住安全红线
特种设备由于受众极广,受到老百姓的普遍重视。从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再到锅炉、压力容器等,无一不牵涉到普通民众的生活。
“十二五”以来,遵义市质监局紧紧围绕“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这条工作主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管措施,完善监管体系,深化专项整治,全力保障了遵义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的持续平稳。
截至2015年,遵义市特种设备已达18000余台,压力管道498千米,各类工业气瓶和民用气瓶23万余只,在建客运索道2条,八大类特种设备在该市已齐全。在监管任务日益艰巨的形势下,该局由班子成员带队分为5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查。该市未发生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保障和推动了全市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贵州省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平台建设动员部署会议后,该局召开专题会议,迅速贯彻落实省局会议精神,提出了“全面启动、重点突破”工作思路,快速推进遵义市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工作。到目前为止,遵义市在用电梯7408台,进入电梯应急救援平台总量达4479台,电梯进入台数总量全省排名第二。
计量惠民常态化——民生计量为民所享
为抓好计量惠民工作,切实开展能源计量、民生计量、诚信计量三大行动,“十二五”期间遵义市质监将计量惠民工作常态化,给民众从源头上建造公平、安全的消费空间。
2012年,该局与32家在产重点能耗单位签订了《共同推进节能降耗能源计量工作责任书》。同时与达到诚信经营条件的30家医院和23家眼镜店签订了《诚信计量承诺书》;对3年来开展的“六个走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工作进行验收,全市共建立诚信计量示范单位232家,签订和公示承诺书接受社会监督的232家,在用计量器具4532台,全部检定,232家诚信计量示范单位无违法行为发生。
2014年,遵义质监局完成了11家重点能耗企业能源计量审查,91项计量、认证行政许可事项审查工作,妥善处理中心城区液化石油气“短斤少两”计量信访案,办结计量投诉、举报案件3起;在全市250个集贸市场、大型超市设置公平秤,协调市检测院帮助汇川区解决了集贸市场计量顽疾,集中检定880台计量器具,减免检定费18万余元。
为让计量工作真正走近百姓、贴近民生,该局在集贸市场、加油站、商店(超市)、餐饮业、医疗机构、配镜行业培育诚信计量承诺单位 381家。同时,开展了计量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医院、进企业咨询和免费检定、测试服务活动,广泛宣传计量工作,切实做到计量为民所知、为民所用、为民所享。
2015年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遵义市质监局在产品质量监管、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牌创建、特种设备监管、打假稽查等工作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与此同时,各县(区、市)的质监工作也亮点频出。
红花岗区——服务经济社会出新招
“十二五”期间,红花岗区市场监管局制定了《遵义市红花岗区湘江工业园区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同时深入园区调研企业在产品生产、产品质量、产品标准、检验检测以及名牌产品申报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园区企业档案11家。
该局创新工作思路,与区消防大队联合组建了红花岗区电梯应急救援队,并将119报警电话纳入电梯应急救援报警电话。结合红花岗区实际,组织编写了《红花岗区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于去年经该区人民政府批准通过。
汇川区——质量兴园打造知名品牌高地
上世纪60年代末,按照国家三线建设部署,上海华通开关厂、天津105厂等企业内迁至贵州遵义,开始了40年之久的艰苦创业历程,在现在的汇川区境内建立了长征电器基地。
近年来,遵义市汇川区推行质量兴园工程,推广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培育卓越企业,树立“以质取胜,创先争优”的意识。2013年基地获批省级贵州遵义电器(气)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4年实现产值14.8亿元,占外高桥工业园区总产值的80%。
为了帮扶汇川区质量兴园落到实处,汇川区市场监管局在该区实施工业强区、名牌战略、标准化战略过程中积极培育推荐,目前,示范区有效期内的贵州省名牌产品7个,全区有效期内贵州省名牌产品为17个,位居全市第一。
遵义县——品牌建设惠企业
“十二五”期间,遵义县市场监管局以质量工作为基础,全面履行自身职责。
一是以“质量兴县”“品牌建设”为重点,指导企业开展名牌创建申报工作,培育、推荐10家企业申报2015年“贵州省名牌产品”,9个产品分别获得“2015年贵州省名牌产品”;指导帮助遵义火焰山电器有限公司建立“国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遵义县福鑫钢铁制品有限公司建立“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积极开展地理标志申报及品牌建设工作。今年12月“团溪白果贡米”顺利通过“团溪白果贡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技术审查。
新蒲新区——简政放权便民众
2013年11月1日,在新蒲新区质监分局指导、帮助下,辖区内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航天航空发动机紧固件普通螺母规格型号(M4-M76)、MJ螺纹(MJ4-MJ12)、英制螺纹(0.19-0.625)等获贵州名牌产品称号。
今年以来,随着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该局简政放权不走过场,扎实为群众办理组织机构代码共计309家,新办171家、到期换证6家、变更办理换证65家、年检66家。
绥阳县——以信息化建设保一方安全
今年以来,绥阳县以全省电梯安全应急处置服务平台为支撑,结合电梯安全物联网监管技术,积极推进全县电梯安全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目前已将137台在用电梯纳入应急平台,并积极进行贴牌,23台电梯信息化安全监管平台安装调式完毕,并将《绥阳县特种设备安全物联网监控系统》作为遵义市“十三五”规划项目上报。
桐梓县——建特种设备监察队伍保安全
“十二五”期间,为提高监管水平,重点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桐梓县市场监管局建立科、大队、分局三方联动执法检查机制,对全县特种设备进行重点检查和调查摸底,并建立全县特种设备使用台账,坚决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责任书》,签状率达100%,与电梯使用单位签订责任状,全面落实电梯使用主体责任,培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队伍,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集中培训,组织召开电梯安全生产专题推进会及季度安全例会。
同时以质量监督抽查和认证监管为抓手,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违法行为,以“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强化企业主体质量安全责任,依据企业取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程度、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情况和实现程度综合进行分类监管判定,按AA、A、B、C四个类别,对应实施信用监管、责任监管、常态监管、加严监管四级监管方式。
赤水市——帮扶企业服务地方有成效
“十二五”以来,在赤水市市场监管局的积极帮扶下,该市新增3个贵州省名牌产品、1家企业确认为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帮扶4家机动车安检机构取得检验资质。制定发布贵州省级地方标准2个,该市1家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并组织完成5项旅游县级地方标准的制定,确保该市顺利通过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帮扶4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2家企业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帮扶该市3家白酒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3张。与四川合江县质监局建立特种设备工作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新增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赤水晒醋。
习水县——农业标准化实现零突破
“十二五”期间,在习水县市场监管局的积极帮扶下,该县农业标准化工作实现零突破。成功申报了习水县有机红高粱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由质检总局立项纳入国家第八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目前该县红高粱获有机认证地块13573公顷。
同时,习酒系列7个产品荣获省级名牌产品,获得“习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实现零突破。该局积极指导县疾控、农牧、环保等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共7家通过计量认证,检测范围涉及公共卫生、环境监测、农残、建材、机动车检测等等。在该局的帮助下,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显著增长。26家地方特色食品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引进特种设备维保单位8家入驻该县,有力维护了该县特种设备运行安全。
湄潭县——重质量造就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区
湄潭是贵州最大的茶区, 2009-2014年连续获“全国重点产茶县”,2013年获“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茶叶籽产业发展示范县”,2014年在“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中排位第三,并获“全国茶文化之乡”称号。2015年8月,“湄潭翠芽、遵义红”获米兰“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该县是贵州省现代茶业高效示范园区,茶叶产业已成为湄潭农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十二五”以来,为落实有效管理,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湄潭县质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与中国茶城国家茶及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及省市业务部门对企业和市场成品茶进行随机抽检,目前检测茶叶样品300余个,合格率为100%。
认证认可——凤冈县有机农业跨越发展
凤冈县是遵义市以农业标准化助推生态经济发展的缩影。近年来,该县推出了“四生一有”(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和有机田园文化)发展战略,并建立了生态经济建设体系。为紧紧围绕、配合地方党委政府的建设发展思路,遵义市质监局相继派出5名干部到该县挂任副县长或副乡(镇)长,具体负责业务指导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凤冈县走出了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以发展有机农业为突破口的山地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截止2015年11月,该县已建成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5个,有机产品认证面积3.6万余亩,占常用耕地面积的9.08%。有机认证企业达13家,获得有机认证证书25张,有机产品实现年产值4.4亿元。该县先后被列为“全国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中国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全国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中国茶叶出口安全示范区”。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余庆县打造标准化新农村
余庆县人民政府于2013年底向国标委申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项目,2014年4月国家标准委、财政部以国标委农联〔2014〕13号文批准该县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项目。
项目落地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但由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体系庞大、内容复杂、涉及范围广,体系标准的科学、适用、可操作是工作的核心。遵义市质监局在20个示范点,采取PDCA原理持续改进,确保“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的科学、适用。同时,切实加强过程及业务督导。建立和实行了“月督查、季调度、年考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试点项目实施过程监督和问责,随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持续改进。
截止目前,已建立完善了余庆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体系。该县标准化建设经验,入编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宣贯教材《美丽乡村标准化实践》,并由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联合出版。
务川自治县——雾峰茶叶获有机证书
“十二五”期间,务川自治县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当地实际,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县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务川白山羊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实现了务川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零的突破;该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共计95家100%签订了《食品质量承诺书》,100%建立了质量档案;2014年务川雾峰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欧盟有机转换认证证书。
正安县——创国家级示范县培育正安品牌
近年来,正安县市场监管局助力全县获省市名牌产品5个,正安白茶、正安野木瓜、正安白及、正安娃娃鱼4个产品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 正安白茶》《地理标志产品 正安野木瓜》《方竹笋》3个贵州省地方标准,已立项正在制定《地理标志产品 正安白及》《地理标志产品 正安娃娃鱼》两个地方标准。
目前,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工作得到了国家认监委批准,创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国家级示范区正在申报中。
道真自治县——四个地理标志产品获批
“十二五”期间,在道真自治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该县市场监管局大力开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共计争取97万元的财政资金投入,于2013年和2014年两年间集中申报了洛党参、道真玄参、道真灰豆腐果、道真绿茶(道真硒锶茶)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全部获得质检总局审批,成为贵州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最多的两个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