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依旧对连峦
- 发布时间:2015-07-29 09:34:27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四海漫游
□ 沈恩发
大巴从贵州遵义城区开进延绵山区,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前行一小时,来到海龙屯遗址的山脚下,山下的海拔是970米,而海龙屯遗址则是建在海拔1350米的高山顶上。山势陡峭,左右深谷,前后重关,作为军事城堡的海龙屯,地理优势非常明显。
沿着登屯古道拾阶而上,我们开始登山体验之旅,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飞凤关等9道关卡和城墙顺山势而建,威武雄壮,特别是在飞虎关前,36步高阶天梯把险峻的地势发挥到极致,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为了改土归流,明朝朝廷调动了8省24万军队,发动平定播州战役。时任播州第29代土司杨应龙就是倚仗着这里的天险,领1.7万人退守海龙屯,与明军对峙了114天。明军攻入海龙屯后,杨应龙败亡,明军大肆焚毁了海龙屯内所有建筑。结束了西南杨氏土司对古代播州历经唐、宋、元、明4代共700余年的统治。
如今,海龙屯只剩下残垣断壁的古道、城墙、关卡,以及新王宫、老王宫两处衙署建筑群等遗址。当年的军事城堡、王宫殿宇以及明末西南地区的风云历史都因时间而隐入了山间泥草中。
海龙屯虽然偏处中国西南一隅,但是,它却完整地见证了从羁靡之治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归流的一个历史变迁。
海龙囤遗址始建于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是贵州境内目前仅见的一处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遗址,也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绵延10余里的军事防城海龙囤居群山之巅,山顶上建阁楼、兵营、仓库、水牢、绣花楼;囤前设铜柱、铁柱、飞龙、飞凤、朝天、万安等9关,各关之间有护墙相连,凭险设关,关关相联,以石块垒砌的高大城墙关隘,随山势绵延10余里,别有一番气象。
“一角金瓯补未完,雄关依旧对连峦。蛮云如怒天孙老,断魄将招楚调残。七百年来花变灭,三千世外梦耽盘。可怜鞭石成何用,孤负多情泪一汍。”诗家徐晋如写下了这首豪迈壮阔而又有几分怀古之情与兴亡之叹的诗,寥寥几笔,却足以勾勒出这座700多年古堡遗址的磅礴气势与苍凉。从南宋末年抵御蒙古大军入侵的军事防御险要,到抗衡明朝官兵的杨氏土司军事大本营,海龙囤曾是一座捍卫了一代英雄梦想的坚固堡垒。它雄踞山崖之巅,曾以重重险关抵御了外敌入侵,让杨氏第29代土司杨应龙有了一个坚如盘石的军营。但即便是“飞鸟腾猿,不能逾者”的堡垒与36步天梯,也无法抵挡住历史洪流的推进。往事如烟,杨氏自唐以来在播州725年的世袭统治也从此结束,大江东去、灰飞烟灭的历史令人唏嘘。
值得庆幸的是,英雄传奇与文化精髓却跟随着海龙囤遗址一起世代流传了下来。新王宫遗址至今仍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和历史考证性,石砌台基、踏道、瓦当、瓷器碎片,每一个细节都记载着那段辉煌的历史。作为建筑遗产,海龙屯遗址是西南地区古代山地建筑的典范。建设者充分利用地形地貌,防御体系、外围环境和景观格局相得益彰。海龙屯选址和建筑布局既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又坚持自身崇尚自然的传统。海龙屯的美学价值,或许可以理解为废墟之美,把剥离大地的美转化为依附大地的美。在海龙囤残缺的遗迹中,又埋藏着丰富完整的历史文化,对于海龙屯,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它是从遥远的古代走来的使者,历经沧桑,引领现代人不断探访古人留下的密码与信息。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