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叠信札收藏感动
- 发布时间:2015-03-13 09:33:19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叠信札
收藏感动
□ 钱国宏
在我的“春秋轩”藏品室中,有3只特别显眼的纸壳箱子,里面装的并不是秦砖汉瓦宋瓷明画,而是我引以为宝的另类藏品——信札。
这些信札都是国内外的报刊编辑们寄给我的亲笔信。工余时间,我喜欢写点文章,并试着向报刊投稿,处女作《小小说二题》在报纸副刊发表后,我很快便收到了生命中第一封来自报刊编辑部的信。信内除了一份散发着油墨香的样报外,还有两页责任编辑手写的热情洋溢的短札。他在信中除了对小作给予鼓励外,还对我这位老年作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看着那端庄的笔体、亲热的称呼、殷切的勉励,我激动得心里暖乎乎的,更加坚定了晚年创作的决心和信心。我将那封信小心地夹在书本中,收藏起来——这是我收藏编辑来信的开始。此后,我按照那位编辑信中的要求,衔笔构思,码字行文,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然后工工整整抄好,装进信封,投出;再然后,等待编辑部的来信。刚写那几年,我收到的编辑来信多半是“退稿单”,很多编辑对我这样的“新手”很是热心,不但指出了习作的“硬伤”,还开出了“治疗”的“方子”。一封信,就像一位导师,引领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跋山涉水,一路向前。
对待每一封编辑来信,我都反复阅读、认真揣摩,领会深意后,再细心地收藏起来。随着发稿量的增多,编辑来信也就多了起来,省内、省外的,国内、国外的,男编辑、女编辑,青年编辑、老年编辑……每封信的信封都不一样,每封信的内容都不相同,每个人的字体都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封信里都装着一颗滚烫而鲜活的心!展开那一封封带着真诚、友谊、鞭策的来信,我如沐暖阳,感受恩泽。一位编辑在信中说:你现在急需文学理论的指导,你可以报名参加文学函授。在这位仁厚老编辑的点拨下,我参加了函授学习。通过一年的攻读,我的文学理论知识大增,创作劲头更足了。2009年仲夏,我收到湖南长沙一位编辑的来信,他在信中写道:“多次收过您的稿子,写得很工整,这次字迹很乱,是不是生病了?注意身体,问好!”读信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多么细心的编辑啊!多么可亲、可爱、可敬的编辑啊!我与他素昧平生,他却居然从我的稿件字迹中窥出了我的生活细节!写稿时,我确实患上了重感冒,浑身酸痛无力。这小小的变化竟让数千里之外的编辑看出了端倪,没有一份爱心,缺少一种尊重,何来如此“千里眼”?感动之余,我倍感肩上担子之重:编辑如此信任,我该以如何精益求精的创作来回报编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作者,我能做到的是:保证自己发出的每一篇稿子均是字斟句酌、披校再三,绝不敢有半点马虎——我知道:尊重是互相的,信任是彼此的!
几年来,我收藏了编辑来信800多封,装了满满三大箱子,如果摞起来,恐怕也有一米高了。每当我闲暇时打开箱子,拿出旧信来读,那些殷切的话语如同响在耳畔,身上的惰性神经瞬间被激活,于是,霍然而起,打开电脑,手抚键盘,开始我的文字之旅!当我偶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而感慨之时,收藏的那些来信便瞬间将我心中的偏见与愤青驱逐得无影无踪,心间山溪叮咚澄澈碧透,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一封信,一颗心;一份勉励,一份感动。也许在别人看来,我的这些藏品无法增值。但我认为,我的这些特殊“藏品”绝不能用“升值”与否来衡量它们的收藏价值,因为它们永远都是不可替代、无法复制的人间至宝!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