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质量监管“同呼吸”离不开立法

  • 发布时间:2015-03-04 09:32:27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两会质检人

  □ 本报记者朱祝何

  见到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曾蓉时,跟去年报纸刊登的照片比较,变化不明显,精气神依旧,标志性微笑依旧。

  除外貌外,曾蓉带来的部分提案,也保持着一以贯之的延续性。从前年的赈灾救济用的棉衣棉被,到去年的医疗场所公共用纺织品,再到今年的纺织品服装,“质量监管”是不变的关键词。

  但与往年不同的是,身为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局长的曾蓉,将常年打交道的纺织服装质量监管,跳出单一部门或跨部门的圈子,将其置于“同呼吸”的同一天空下,建议从立法层面解决问题,获得共同关注。

  “平时留心发现,身边人买了进口服装,往往怀疑是否真是进口货。”曾蓉以鲜活的例子说明消费者对于质量问题的关注,结合本职工作调研发现,部分服装确实不是真正的进口服装,还存在质量问题。除此之外,医院洗涤后的纺织品、招投标的民政棉衣棉被、学生的床上用品等,均普遍存在上述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全国消协受理的服装投诉共26933件,居商品类投诉第2位,其中18750件为质量投诉,占比近70%。

  不容置疑,宾馆、医院、洗浴中心、学校、公寓等公共场所,大量使用的毛巾、被褥、床单、浴巾、餐巾等质量状况令人担忧。一些公共用纺织品使用“黑心棉”,有的地区抽取洗涤后待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病员服样品,合格率甚至不到50%。

  “如果从立法角度,确定了各自的法律责任后,产品质量监管就有可能从事后监管变成事前监管。”曾蓉表示,目前涉及纺织品、服装监管的法律、法规、规章主要有《产品质量法》及各地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完善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监管部门职责划分不清,不适应市场经济时代行业发展监管工作的需要;监管体系不完善。

  说完提案提出的原因,再说建议措施时,曾蓉的语速明显加快,手势也丰富多了,很有“入戏”的感觉。“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涉及国家、多部门、企业、消费者等,加强其质量监管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该引起共同关注,建议国家从立法层面解决面临的问题。”

  她提出了立法实现的具体路径:一是通过立法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引起高度重视;二是通过立法明确生产、销售、公共服务产品提供者、公益活动中使用产品等各方的质量行为规范,加大违法成本;三是明确质量监管的体制,建立长效机制。

  说到关键点时,曾蓉会主动将打开的电脑推向记者,逐字逐句解释自己的提案。正是靠着这股认真劲,她往年的提案往往能引发“回声”。

  两会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召开代表委员座谈会,曾蓉受邀参加,会上她讲了一个时髦而接地气的想法,建议将质量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统计指标体系。

  “各地老是说质量很重要,大家要高度重视和关注,但是如果不把它纳入有关统计考核,往往会形式上多了一些,而实际工作方面的体现少了一点。”曾蓉直白地说。

  今年两会,曾蓉又把这一想法作为提案带到了北京。

  在她看来,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注重数量的扩张,以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来评价和判断经济发展,并未将质量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统计指标体系。这与新常态下强调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战略明显不符,严重影响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政府统计亟待从长期偏重反映经济总量及增速,转向更加注重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方向。”

  早在去年,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已正式纳入国家法定统计制度,为客观评价制造业产品质量状况、完善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曾蓉建议,国务院统计部门会同质量行政主管部门,将质量统计指标,尤其是质量竞争力指数和产品质量合格率,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发布指标体系,通过统计和考核,及时、科学地反映和评估质量发展变化,引导质量效益型发展,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更加重视质量工作,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