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为电动汽车护航
- 发布时间:2015-02-10 09:36:01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王 辉 徐 凤
78项标准初步搭建了中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其中30多项标准领先于国际。2月6日,记者从中德电动汽车标准化技术交流会上获悉,中国在国际电动汽车标准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
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全球电动汽车标准法规的建设,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并提出中国的提案,有力地推进了国际标准法规的建设。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巡视员瞿国春在交流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涉及到车辆、电力、电工、化学、材料等多个行业,所以在标准制定和协调上难度大;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技术发展快,标准制修订任务重。据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介绍,近年来,ISO和IEC先后开展了电动汽车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多个国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标准研究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国家标准委会同工信部、科技部、能源局等有关部门,创新工作模式,构建了部门间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共同推进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及设施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中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已覆盖了电动汽车基础通用、整车、关键总成基础设施、接口与界面等各领域,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需要。
交流会上,科技部高新技术与产业发展司副司长续超前说,中国通过十多年有组织、大规模、高强度的持续攻关,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取得可喜成绩:确立了“三纵三横”战略研发布局,并坚持“纯电驱动”技术发展路线,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已逐步完善。针对充电设施及标准建设问题,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修炳林表示,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充换电设施正在稳步推进,部分城市已逐步形成网络。各地相继出台了财政补贴、充电服务费等配套支持政策。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电动汽车标准法规体系基本健全。已发布电动汽车标准78项,其中整车及基础通用标准28项,动力电池及关键总成标准24项,充电设施标准26项,可喜的是其中部分关键部件、充换电站等30多项标准在国际上是率先发布,带动了相关国际标准的立项和制定。
中德合作见成效
多年来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研究注重国际交流,与美国、德国等汽车制造强国开展合作。中德两国在电动汽车标准化上有着许多共同的需求,面临着诸多的共性问题。
2011年6月中德双方签署了《关于成立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的联合声明》和《关于建立电动汽车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4年5月,在《中德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计划(版本1)》,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组的职责范围、程序以及工作计划。几年来,中德双方交流了技术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关键技术内容进行研讨,加深双方的交流;利用国际会议,对国际标准技术路线开展合作,共同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接口、通讯协议、车辆安全等国际标准的制定步伐。
在电动汽车国际标准贡献上,中德共同推动了直流充电国际标准的达成,中德双方将充电接口、控制导引、通讯协议等技术方案成功纳入国际标准。双方还相互支持推动了电动汽车换电国际标准IEC 62840的工作开展。
国际关注的热点
交流会上,来自国家标准委、工信部、科技部、能源局、德国标准化协会、德国经济部等两国电动汽车产业界的主管领导,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及中德电动汽车及相关设施生产企业代表,围绕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互通性、电压等级、电池标准及电动汽车安全性等国际上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德国标准化协会董事会成员马奎特、宝马集团蒲海福、大众汽车库贝尔一致认为电动汽车的一致性测试十分重要,目前德国已要求这个测试项目是必须做的,但是,目前急需制定统一的标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芳提出了“合适的电池要应用到合适的整车上”,她指出,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电池都需要做严格的特性测评。国家电网有关技术人员提出,目前电动汽车已进入市场推广阶段,电池测试应该尽快从实验室测试进入实际使用测试阶段。建议关注充电后操作性问题。电动汽车安全问题成为本次交流会上呼声最高的问题。
据了解,下一步,中德双方将在电动汽车充电和通讯协议相关国际标准、电动汽车及电池安全国际标准、电动汽车换电国际标准等领域继续深入交流,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快进展。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