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谢谢您的“小费”
- 发布时间:2015-02-06 08:37:15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言堂
□ 林 鸣
和人间许多事物一样,无论你喜欢还是反感,它都会款款而至——这回的“不速之客”是小费。
众所周知,小费主要活跃于服务领域。有一种说法,世界通行的小费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伦敦。那时,酒馆餐桌上常放着一只写有“保证服务迅速”的瓷碗。有的顾客落座后,将少量零钱投入碗中,便可得到比其他客人更快捷的服务。后来,双方心照不宣,使得这种费用逐渐“固化”,成为感谢服务员而支付的额外报酬。由此说来,小费不止是物质奖励,亦含有精神表彰的成分。
小费制度在西方社会的旅游、餐饮业广泛存在,但在中国还是个“敏感话题”。不过,这个敏感问题,最近还是让北京某搬家公司的员工给“搬”出来了。那天,他们为一位美国客户服务,在男主人夸赞声中,工作完美结束。不料,新家安顿好了,那位先生仍然不让员工离去,还用蹩脚的汉语说“请等一等”。只见这位老美跑步去了附近的一台ATM机取出现金,然后一一硬塞到员工的手里。从前,这家公司有规定,严禁员工收取小费。今年开始,公司高管开了几次会,研究后决定:小费代表着客户对员工的高度肯定,因此如果推却不掉,员工可以接受,但要向客户表示谢意。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不过,有员工表示,他们更希望获得表扬信——因为公司年底会对优秀员工予以奖励,而且,奖励力度绝不比小费低。
对这家公司“吃螃蟹”的做法,分析人士称,在买卖双方达成默契的前提下,对服务行业而言,能否拿到小费,可以说是测试服务质量的“试金石”,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当然,做好了,是服务质量的“润滑剂”;做不好,有可能引起新的纠纷。总之,给小费必须建立在全社会认可、双方心甘情愿的基础上。重要的是,小费额度不要超出消费者的心理价位,而且,在有的顾客明确表示不付小费时,服务一方也绝对不能给客人“穿小鞋”。显而易见,“试金石”也好,“人情费”也罢,都说明这个小费的含金量是相当的高。放下争论看现实,很多人都同意这个观点:小费确实离国人的生活不远了。
大家都有亲身体会:遇到服务周到热情的服务员,有时真不知道该如何谢谢人家,而仅仅口头感谢又远远不够。我曾见到过,一位来自美国的老太太在首都机场搭机,停车场的两位员工跑上跑下,找轮椅,走捷径,一直把她送到登机口。老人拿出两张钞票“强迫”他们收下,还说:“年轻人,这是你们应得的,也是我们的习惯——请你们尊重我们的习惯。”无奈之下,小伙子们只得腼腆接受,说“谢谢外国奶奶。”事后,停车场领导还对这两位热心助人的小伙子给予奖励。关于小费还有个笑话,是我朋友的亲身经历。前年他们全家到欧洲旅游,在酒店给服务员付小费时,错把100美元看成10美元。那位诚实的小伙子特意跑回来敲门,把大面额钞票还给了客人。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手里有钱了。其中一部分号称“史上最勇敢的”消费者,一心想买到最好的商品,享受最佳服务。对这部分人来说,小费不是问题。而更多的普通市民进餐馆一顿饭消费数百元,也不是太了不起的事。那么,拿出十元钱奖励服务员,又算得了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看到一家勇敢的餐厅贴出“作为对员工的赞赏,本店接受小费”的告示。要说这份自信不会吓跑顾客吧?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