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问题涉及电话扰民等六个方面

  • 发布时间:2015-02-03 09:35:26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讯(记者曾祥素)2月2日,北京市消协公布了对保险服务消费者建议的征集结果,内容涉及电话扰民、误导消费、虚高利息、理赔难兑现、理赔金不合理6个方面。

  不少消费者反映,保险推销电话过于泛滥,给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干扰。消费者彭先生反映,自己正在上班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他一听是推销保险就挂了,没想到该保险销售员仍不停地拨打,一连拨了10多次,直到他接通电话为止。该保险销售人员除了理直气壮地质问为什么挂电话,甚至还诅咒他会遇到某某灾难。对此,彭先生非常气愤,他建议保险公司加强保险销售人员的诚信及职业道德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从本次征集到的意见建议来看,老年消费者到银行存钱,受工作人员误导将“存单”变成“保单”的问题不少。2012年,老年消费者刘先生到一家银行办理存款时,一位身穿银行制服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地向他推荐理财产品,一再说买那个保险跟把钱存在银行一样,而且有9%的高利率。最后刘先生在其劝说下将存款购买了保险。刘先生交完10万元后,很快就感到合同不对劲。当他找工作人员询问时,对方先是说在休假,后来电话就打不通了。一直到2013年,保险公司才换人催他交第二年10万元保费,还说退合同要扣几万本金,刘先生无奈只好交钱,但交完保费后,电话又打不通了。现在又催他交2015年的10万元了,刘先生听说3年红利很低,提出退合同时,工作人员说要扣6万元本金。刘先生认为这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误导宣传,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切实维护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保险销售人员在介绍险种时,经常说“比银行利息高多了”,但消费者投保后才发现,所谓的高利息都设置了很多附加条件,最后很难拿到手。消费者陈女士今年66岁,2002年听信保险销售员“分红比银行利息高且不交利息税”的宣传,开始每年拿出7900元交保费,到现在交的保费已超10万元。但过去的12年里,她每年拿到的红利最高只有1%,有时连1%都没有。陈女士认为自己掉进了保险公司“低息超长存款的陷阱”。

  还有不少消费者反映,保险业务员投保前十分热情,投保后却经常找不到人。消费者张先生反映,自从1999年投保以来,保险公司每年除了电话通知交费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电话回访,更没有上门回访,经常保费从账户划走了很久,也收不到缴费收据。针对这一问题,张先生曾多次向保险公司反映,但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冷漠。

  有消费者反映理赔人员不能及时到达事故现场,或拖延理赔时间造成理赔的延误,使消费者无法及时获得保险金;有消费者反映一些险种的理赔手续过于繁琐,工作效率不高,加上保险公司没有向消费者明确告知相关理赔程序,所以理赔起来很难。据消费者王女士反映,她在保险公司给孩子买了一份“住院保险”,前不久孩子在北京儿童医院做手术后,由于床位紧张,住一天院就办理了出院。当她拿着资料到保险公司理赔时,保险公司认为,这种住院手术确实符合赔保范围,但要多住3天院才能赔。王女士认为,住4天院才能赔的规定很不合理。

  据消费者赵先生反映,他2006年购买了一辆新车,从第二年开始,每年保费都要求按新车价格计算,出了险却不按新车赔付,他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始终没有得到合理解释。赵先生认为,由于保险行业缺乏标准的理赔流程和赔款计算方法,导致很多保险公司都存在少赔或拒赔的行为。

  据悉,北京市消协将尽快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汇总,并将消费者意见、建议及诉求提请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此外,北京市消协还将邀请监管机构、专家学者、消费者代表及保险企业,对消费者反映集中的问题和需求进行专题研讨,共同研究解决措施,营造诚信公平、和谐共赢的金融保险消费环境。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