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思想跟着画笔走

  • 发布时间:2014-12-03 09:34:35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孟令泉

  每次写生我都不会刻意准备什么,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但是,我的车上会时刻存有大量写生卡纸。我觉得到一个地方去写生,如果那里刺激不出你的灵感,无论准备什么都是徒劳的。好比你一看见这座山就有一种心灵上的触动,突然间创作欲望充满胸中,它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抓住你的思想,让你有一种想画画的感觉。

  我始终认为,应当把自然景色作为一个结构式的整体、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去观察。你想画什么,就必须和它交朋友,必须融入其中,这个“融”指的是将每一个细胞都融进去。有的时候思路也是这样,山水画要一笔接一笔来画,特别是画竹子,最忌讳突然被打断,一旦被打断一气呵成的气也就断了。书法也一样,不要由纸张的长宽、大小而拘束了创作的心。要由心而发,不要被外在因素和条件影响与左右你。一旦受其影响,作品就没有了心随笔动的那种淋漓尽致的感觉了。只有当你达到一定境界,才不会受现实所左右,始终是一种忘我的、发自内心的,甚至是不经大脑思考的一种状态。

  “胸有成竹”是郑板桥的重要观点,我之观点与其共鸣,眼中之竹不是手中之竹,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胸无成竹”实际上与“胸有成竹”是相通的,在“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达到一种意在笔先的状态,而有时我会有笔在意先的感觉,笔到意到。不管怎样,顺其自然地画,笔在哪儿,意就到哪儿。思想和内涵跟着笔走,这也是一种境界。

  我研究竹子已有20余年,特别是板桥的竹子,临摹得也较多。我时常慢慢地揣摩,揣摩每一簇竹叶,不同的笔态、笔势、笔速、笔形都深入细致地予以研究。在我眼里,板桥的竹子每一笔都是他内心的发挥和发泄,仕途的不顺,对百姓疾苦和官场黑暗的愤怒,都从这一笔笔上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写出来,画如其人。我觉得,多看古人的作品,会养你的气息与古意。要营造一种书画之林的氛围,从中时刻能受其熏陶,使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艺术气息。

  说到文人气,我觉得就是将大自然的东西“冗繁削尽留清瘦”,画面表里似乎什么都没有,但感觉深层次里蕴含着某些意象,这样的画才是高水平,即用最简练的笔触表达出最复杂的物象。精确地提炼到极致的时候,就不需要太多的笔墨,这时候整幅画的气息会给人一种非常大的想像空间。

  因为我喜欢画竹子,所以在住所周围“摆弄”了一个竹林。每天早晚都去看一看,闭着眼睛感受竹子的味道,呼吸竹林中的气息,我在努力让自己变成一棵“竹子”。画山水更需要融入到山水中去,不融入进去,对它没有感情,画出来的画也是没有感情的。有人说要拥有与山水谈恋爱的情怀,我觉得还不够,应该是夫妻之间的那种相濡以沫、生死依恋的情怀。

  我认为这是一个由技进道的过程,“技”是技法,“道”是神韵,是精神思想。技法到了,但没有神韵,就是呆板的。不管怎么去写,它都应该是活灵活现的、有生命的、有思想的,跃然纸上的。画竹子我特别忌讳重复,如果你铺上20张纸,我可以画出20幅风格不同、构图不同的竹子,因为我心里装着它,装着竹子活生生的思想、内涵、物象和精髓。

  艺术当随时代,肤浅地理解就是当今是物欲横流的时代,中国美术界丢掉了许多传统文化精髓。身处社会的熔炉中,难免会沾染一些习气,我的艺术主张就是雅俗共赏。艺术应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而高雅的绘画只能为少数人服务。当然,雅俗程度要把控好,不要迷失了自我。

  孟令泉,字轩德,1971年生于山东潍坊。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际收藏协会书画委员会会长、中国现代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一德轩美术馆馆长,主攻山水花鸟,擅长画竹、篆刻。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