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深圳教育培训业乱象多

  • 发布时间:2014-11-07 09:35:30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傅江平

  在国外,教育被称为“永不衰退的产业”,国内也正把教育看成是21世纪的投资热点。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全面推动了人才竞争,特色化的辅导成为一种趋势,进而推动教育培训行业一片欣欣向荣,但繁荣的背后也有不足,给教育培训行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日前,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以下简称消委会)公布的消费投诉情况显示,2014年度第三季度,深圳市、区消委会共收到教育或培训服务投诉786宗,比2013年同期的241宗增长226.1%。其中驾校培训投诉459宗,占教育培训服务类投诉总量的58.4%,同比增长527.4%;语言类培训79宗,占10.05%,同比增长146.88%;艺术培训37宗,占4.7%。

  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学时偷工减料。如有消费者投诉培训机构在培训合同中以“天”为单位约定学时,实际培训过程中经常一天只安排很少时间授课;二是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承诺。比如驾校盲目扩张业务,而车管所积压大量等待考试的学员,导致此前驾校承诺的拿证时间无法兑现;三是消费者解除合同要求退费而不能。消费者李女士为孩子在某培训中心报了早教培训,总共有30课时,商家因经营不善停止营业,而李女士还有17节课时没上完,要求退费,可商家却不同意,原因是李女士的培训课程超过一年,不可以退费。多次协商无果之后,李女士向消委会投诉,可是经营场所已经关门,也无法联系其负责人,最后也没有追回学费;四是部分培训机构资质能力有限,服务质量打折扣。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企业注册不要求登记经营范围,部分并不具备培训资质的机构打着活动策划的幌子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服务质量大打折扣;五是虚假宣传。

  深圳消委会指出,虚假宣传是一些教育机构常见的“病症”。一些培训机构总拼命拔高自己,宣传自己的师资来自于某某名校(国内外均有),或扯出一些普通家长根本不了解的英文字母(如BGA考试、NGDD国际认证教育、CKD培训法之类)。这些名目到底是属实还是杜撰、含金量如何,家长根本无从确证。有些机构的“演技”则更加逼真,用撰写剧本的方式精心制定了一个个励志的“自我介绍”。例如:“我来自××农村,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但是我来到××机构、接触了××学习法之后,突然记忆、理解、学习能力突飞猛进,最后从‘学渣’蜕变为‘学霸’!”这些励志指数极高的说辞,让家长和学员深受鼓舞,即使对师资的真实性有所质疑,很快也抛诸脑后。

  如果说,上述“陷阱”还只是初级阶段的小儿科,那么,近年涌现的新版“陷阱”则更具隐蔽性。一位英语培训机构人员透露,很多机构积极举办各类活动、免费讲座,名为公益,实为推销。“公益讲座虽然是免票入场,但实际上更多的是宣传机构的广告,讲座结束时,会推销一些单词宝典和试题,而每一份售价都至少在20元以上——这样一来,不等于交了‘门票’钱听了一场广告宣传吗?”还有一种情况,某些免费讲座所称的“讲座现场报名可获折扣”有可能是一张“空头支票”,通过“折扣”所获的优惠额度,有可能因为其他收费的提高而变相抵消,甚至还发生过在讲座现场预交学费,结果负责人跑路之类的闹剧。

  针对消费者的投诉情况,消委会提示,消费者在报名之前要查看教育机构是否具有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办学许可证,最好能够实地考察办学机构的办学环境、教学质量、教师水平,不仅要试听,还可以向已上课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必要的咨询。

  另外,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经费、需求等实际情况理性选择培训机构,切不可盲目报名。对招生简章、培训资料等宣传材料中承诺的课程安排、师资力量、预计教学效果等项目的真实性要谨慎对待,应与经营者签署一份详细的合同,并保留消费票据,一旦出现纠纷,可作为维权的有力证据。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时,除了可以向消委会投诉,针对一般教育培训机构,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或举报;涉及培训机构违反相关教育部门规定的,也可以向教育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涉及驾校培训的,可以向交通运输委员会进行投诉。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