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食用冰有标不依

  • 发布时间:2014-08-14 09:34:21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炎炎烈日,酷热难当,高温直接带动了市场上冰饮产品的升温。然而在冰爽的背后,你关注过加入饮料中的冰块是否安全卫生?打着现榨果汁旗号的饮料是否真的新鲜?最为解渴的雪糕、老冰棍是否添加剂超标?本报记者近日深入夏日市场,采访专家和业内人士,对夏日冰饮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调查,旨在让消费者享受冰凉的同时,也能避免消费陷阱。

  □ 本报记者 王 媛

  “夏天这么热,饮料不加冰没法儿喝。”北京市天坛东门一流动摊贩旁,一位来天坛参观的年轻人边喝刚买的加冰饮料边说。进入8月,天气愈发炎热,喝加冰饮料成了不少人消暑的最直接方法。首都知名景点天坛、雍和宫、王府井步行街等地区,绝大部分商贩都在销售加冰饮料,各类加冰饮品售卖火爆。

  有些混乱的用冰季

  食用冰块的旺季并不仅是夏季,对餐饮行业来说,全年都需要使用食用冰块。

  在北京市海淀区黑山扈一农家乐餐厅,一份刚端上桌的鲜鱼片下满是冰片。当记者询问垫在肉片下的冰片是否为可食用冰块时,餐厅服务员表示并不知情,只说明冰片上有一层保鲜膜,以防止鱼片被冰片污染。而当记者问到冰片是否为饮用水制作而成时,服务员也未能给出答案。

  在三里屯一家酒吧,记者看到有一名男子向酒吧运送了两个大塑料包,包上标注“食用冰”3个字。不过据观察,除“食用冰”字样外,该塑料大包上再无其他生产厂址、日期等信息。放置食用冰的吧台内空间狭小,被送来的食用冰也没有保温储存。当记者询问酒吧工作人员食用冰进货源头时,酒吧工作人员以忙碌为由拒绝接受采访,来送冰的男子也在拿到一张纸条和钱款后迅速消失。

  记者走访北京市多家餐厅、酒吧,都存在说不清楚来源的情况。问及知不知道卫生标准及《冷冻饮品 食用冰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认为,当下国内冷冻食品领域确实存有诸多乱象,而餐厅、酒吧等用冰大户的不正规用冰,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混乱的状况。

  有行标无监管

  据悉,商务部于2008年颁发了行标《冷冻饮品 食用冰行业标准》,该标准定义食用冰是以饮用水为原料,经灭菌、注模、冻结、脱模、包装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同时,饮用水要符合强制性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在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方面有具体指数标准。

  专门针对食用冰块生产、销售环节的国标迟迟未出。中国商业联合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标准并不是完全缺失,尴尬的是有标不依的情况很明显。

  通常来说,正规的企业普遍能按商业标准中的要求制作合格的食用冰。按照标准制造的食用冰应具有QS标识,各项卫生指标均能达标。

  需要注意的是,《冷冻饮品 食用冰行业标准》目前仅针对预包装食品,即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餐厅、饮品店自制的冰块,这类现制现卖的冰产品(尤其是食用)由于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及流动性,在制造、流通、售卖等环节难以监管。“可以说,现制现卖的冰制品,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完全处于无人监管状态。”中国商业联合会业内人士表示。该业内人士认为,类似于黑作坊、非法冰厂这类不具有资格的违法生产者,根本不会遵从应遵守的食用冰商业标准,所制冰块的质量也可想而知。

  食用冰商业标准出台已有多年,宣贯的效果较以往相比已不明显。不过,尽管该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企业如果要生产标明是食用冰的产品,则必须执行该商业标准。“正规企业确实能够做到,不过一些企业也耍小聪明,比如不标注食用冰,就逃避了商业标准的约束,也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生产自己想要的产品。”该业内人士透露,这也是造成有标不依的主要原因。

  应多方入手规范市场

  诸多业内人士认为,食用冰市场应加强管理,尤其对于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黑作坊或非法经营的制冰厂,应依法进行查处。

  向健军认为,食用冰领域已经有门槛设定,各地方政府规范食用冰市场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公布已经获得QS认证的企业名称,由此供下游采购者选择。鉴于国内食用冰领域乱象较为严重,监管部门可以进行一场比较全面的检查,同时也注重社会力量,如新闻、民众的举报等。另外,加强对获得QS企业的后续不定期检查。

  中国商业联合会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下一步希望有相关强制性标准出台。据悉,目前卫计委在食品安全标准方面进行整合,食用冰块有望立项。但针对目前已有相关商业标准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监管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合作,形成合力。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