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高科技扮靓的大足“千手观音”亮相

  • 发布时间:2015-06-14 10:29:56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科技日报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游雪晴)历时近8年的“闭关大修”,重庆大足宝顶“千手观音”以“全新”面容13日与世人见面。这标志着“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宝顶“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正式竣工。

  据大足石刻博物院院长黎方银介绍,“千手观音”造像集石质、彩绘、漆层、金箔等多种材质于一身,加之受工艺叠加、环境潮湿等因素影响,形成34种复合病害。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合作开展了“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前期勘察研究,并进行试验性修复。2011年4月,“千手观音”造像本体修复工程正式启动。

  “千手观音”历史上曾经历至少4次修缮,但历次修缮没有留下详细的文字记载,而这次抢救性保护动用了各方科技力量,是最大、最全面、最科学的一次修复,最重要的是把整个造像的信息完整保留下来,供以后“千手观音”保护及其他石质文物修复参考。

  工程中采取了金箔层揭取回贴、风化石质加固、残缺石质补型、彩绘清洗等多项修复保护手段。共完成“千手观音”造像830只手和227件法器的修复,修复面积达222.15平方米,使用金箔超过100万张。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保护工程项目负责人詹长法表示,经过此次大修,“千手观音”造像将至少可以延续50年的“容光”。

  据詹长法介绍,此次“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团队还将一些国际先进的保护经验引进到“千手观音”修复现场。其中工业X光探伤、红外热像探测、激光拉曼测样、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和技术,都是对大型不可移动石质文物修复的国内首次应用。

  修复中还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了“千手观音”造像真实现状的测绘与数字化保存。在2009年至2010年间,修复团队利用5种以上不同功能的三维扫描仪器对“千手观音”造像进行研究测量。仪器发射激光,再由计算机运算出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形状。根据得到的三维数据,修复团队共手绘病害图297张,病害调查表1855张,为修复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