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证券 > 证券要闻 > 正文

字号:  

万亿地方债务置换利好银行 封杀A股下跌空间

  • 发布时间:2015-03-12 08:33:49  来源:新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刘小菲

  过去几个交易日,有关3万亿地方债务置换的消息,在资本市场圈内不断流传、发酵。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3月11日上午公开表示,置换3万亿地方债的传闻是空穴来风,国务院明确批准置换的规模是1万亿。

  当日下午,对于媒体追问1万亿地方债如何分配的问题,朱光耀回应称,财政部马上会公布具体计划。

  虽然额度缩减,但在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看来,1万亿地方债置换计划对A股依然是利好消息。

  “地方债务置换计划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政府会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上海一位大型资产管理机构投资经理表示。

  但尽管如此,传言落空仍然迅速的传导到了A股市场,当天银行类指数从早盘一度冲高近3%,到收盘时已回落至1%左右。

  中国版QE?

  3万亿地方债务置换这一消息的流传,最早源于3月6日。这天上午,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楼继伟在回答有关地方债务危机问题时,提到“必须开前门、堵后门,同时还要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

  同期,《经济观察报》报道称,财政部已批复3万亿存量债务置换,其中1万亿额度已经批复到各省财政厅。

  有多位机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当天圈内都在流传“3万亿存量债务置换”的消息,并有机构开始讨论银行股的机会。

  3月9日上午11点,银行股盘中出现异动。午后开盘,整个银行板块大幅拉升,整体涨幅达到6.98%。

  “3万亿地方债务置换到中央,这等于是降低银行坏账的风险,银行股直接受益。”一位金融行业研究员出身的私募基金经理称,的确有资金冲着这个消息,在3月9日买入银行股。

  记者还注意到,3月9日开始,圈内都在转发和讨论卖方分析师关于3万亿地方债务置换方式选择的报告。

  例如,海通证券分析师姜涛在《开前门、堵后门、护命门》的短评中分析,3万亿存量债务置换有三种可能的方式,分别为部分置换、市场发行;全面置换、市场发行;全面置换、央行认购。

  其中,第三种“全面置换、央行认购”是指赋予地方政府发行3万亿特别地方债的权限,面向特定投资者发行(例如政策性银行),然后通过央行再贷款来认购。“这相当于央行直接购买高息的存量地方政府债务,类似于美联储的QE。”姜涛分析。

  3月9日,申万宏源分析师罗云峰在《莫高估财政支出发力,莫低估财政收入来源》中指出,债务置换相当于政府批了3万亿的额度给地方政府还债。对于这3万亿的来源,他猜测有两个渠道:一条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发债,另外一条是动用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财政存款。

  罗云峰指出,财政存款减少将是2015年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流渠道。据其估计,2015年央行净投放基础货币2.35万亿,假设对国开行增加债权4000亿,那么剩余的1.95万亿或全部主要来自财政存款的减少。

  “这意味着,以定向方式投放基础货币的力度会缩小、久期会缩短,货币政策的放松方式逐步由定向向‘定向+全面’转移。”罗云峰分析。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却指出,3万亿存量地方债务替换更类似扭曲操作,而不是全面大规模QE.

  “地方债务替换有利于减少期限错配、降低利息成本。用低息的7-10年市政债替换高息的3-5年期城投债、短期银行贷款、1-2年信托。”任泽平认为,新发市政债的购买主体应是商业银行及其他市场主体,而不是央行。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3月11日对外明确回应称,置换3万亿地方债的传闻是空穴来风,国务院明确批准置换的规模是1万亿。财政部马上会公布具体计划。

  封杀大盘下跌空间

  与卖方分析师分析债务替换的执行方式不同,买方机构更关注的是地方债务置换的具体额度和执行时间。

  “财政部批复了1万亿的地方债务置换额度,但这1万亿是今年之内置换还是分3年置换,效果截然不同。”上海一位擅长宏观分析的基金经理李峰(化名)说,关于债务置换的操作方式和执行时间还没有详细的信息,现在只是外界的猜测和分析。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李峰所在的基金公司管理的组合以成长股为主。但在最近几个交易日,他们减持了部分成长股仓位,随时准备加仓蓝筹股。

  “沪指处在3300点关口,以银行、券商、保险等为代表的大盘股可能有所表现。”李峰说,银行、券商流动性非常好,他们现在还在观察盘面,等趋势出现时再入场。

  深圳一位赵姓私募老总同样在关注“1万亿债务置换”消息对大盘股的影响。

  “中央解决1万亿地方债务的资金来源有两个:一是财政存款,二是卖出部分国企股权,腾挪资金来购买债务。”前述私募认为,结合国企改革的背景,中央很有可能是盘活国有企业的部分股权来解决债务问题。

  基于上述判断,这位私募认为,大盘蓝筹股经过两月的盘整,很有可能会再来一波上攻行情。

  记者采访了解到,机构持仓普遍集中在互联网+、工业4.0、新能源、环保等成长标的时,他们对蓝筹股的兴趣并不高。

  “1万亿债务替换有很多可操作的手段,它向市场传达了一个信号,就是政府会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上海一位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经理判断,这只是存量替换而并非增量,不会带来明显的增量资金入市。

  在一家中字头保险资管机构的投资经理吕林(化名)眼里,这个消息利好银行股乃至整个大盘,但不会催生资金大规模由成长股腾挪至蓝筹股。

  “这个消息出来,相当于封杀了大盘的下跌空间。”吕林说,近期市场一直担心系统性调整,但如今,持有成长股的机构不再担心这个因素,资金也敢于继续玩成长。

  从投资逻辑而言,地方债务替换的政策对银行而言是直接利好,可以降低银行呆坏账的风险。不过,机构对此的兴致并不高。

  “过去两年银行股估值低,就是因为市场担忧坏账要爆发。这些有风险的地方债务替换掉,银行股理论上还有20%的上升空间。”吕林坦言,在实际操作上,是否将部分资金由成长股腾挪到银行股,他还在犹豫和考虑。

  “银行股上涨的逻辑是风险消除。但在资本市场,传统行业转型的故事会比风险消除的银行股更性感,股价弹性更大。”吕林举例,今年以来,涨幅排在前的标的至少有一半是传统行业触网、转型的公司,如青岛海尔(600690.SH)、小商品城(600615.SH)等。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