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财经 > 证券 > 证券评论 > 正文

字号:  

股市动荡再度暴露机构行为散户化积弊

  • 发布时间:2015-08-10 07:1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蒋光祥  责任编辑:杨菲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券商资管、阳光私募等资产管理机构对股市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股市剧烈调整前后,整个市场的交易量从一飞冲天到一地鸡毛;资产管理机构从动辄一天募集上百亿元,到现在多只产品募集期纷纷被迫延长,对比强烈。再加上投资经理们的表现,引发了一些人的忧虑,其中以机构行为散户化为人所诟病。

  在股市大跌之前的持续性上扬行情中,出于自身研判或者扩大资产管理规模的考虑,很多机构喊出了“十年牛市”,“短期调整不足为惧”,“每一次下跌都是入市的好时机”等极富煽动性的口号,产品上报及发行的规模与速度惊人。回想牛市到来之前,包括券商、基金在内的各类以二级市场为主战场的机构也多是日日喊涨看多,至多“谨慎乐观”,极少看空市场。

  普通投资者投房产、买股票、买基金是因为理财途径少,那么专业机构似乎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常年只能围绕二级市场“找营养”,并且缺乏风险对冲意识与手段。

  投资过程中,无论机构还是散户,羊群效应都很明显。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忽略自己的判断,一味模仿和跟随他人进行投资的行为。其具体表现就是不同的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散户如此,尚可理解。但机构拥有散户不可比拟的投研实力,投资路径却也是如此,令人费解。

  单一的投资方式直接造成投资者持股相近度很好和投研决策同质化。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各路资管大军追求流动性的行为必然会带来股价暴跌。可见机构所表现出的非理性与不成熟并非全是专业问题。

  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经理、基金经理年轻化,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无论牛熊市,公募基金经理,尤其是有一定名望的基金经理,都不会太年轻。资产管理行业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但人才的数量和素质始终不太稳定。青黄不接之时,大量的年轻人被推到资本市场舞台中央。虽然他们的教育背景夺目,但并未经历若干完整牛熊市转换,对风险的认识程度不足。在相对收益率的考核重压之下,难免频繁追涨杀跌,散户特征急剧放大。

  此外,基金经理在牛市中所管理的资金有大半源于个人投资者,他们申赎从众、随性,因而更具有鲜明的助涨助跌特征。并且散户投资者基本上不关心管理人是否遵守契约,能否赚钱才最重要。在这样的氛围下,原有的契约约束也不再严谨,逐利成为共同本性。

  资产管理行业现存的一些问题,是中国其他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心态的一个缩影。追求短期收益的文化并不仅仅存在于年轻的基金经理人群当中,当我们责问这群年轻人的时候,应该反思委托人本身对待财富的态度。由于缺乏相应的疏导,整个社会在追寻短期利益的时候,难免会急功近利,如何在速度和安全中寻找平衡,想必是这次股市下跌的正面效应之一。

  作为一个需要智慧的市场,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效率与发展前景必然要满足“短板原理”,即机构整体效率的最大值和发展高度最大值,取决于其最差状态。显然,机构行为散户化属于最差状态的之一,理应力避。(作者蒋光祥为鑫元基金业务规划经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