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8日 星期二

财经 > 证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号:  

四家影视公司上市梦断 高估值泡沫遭遇“寒流”

  • 发布时间:2014-10-27 07:0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陈妍妍  责任编辑:陈娟娟

  编者按:随着多家上市公司收购影视公司计划的夭折,曾经风靡A股市场的影视并购大潮遭遇寒流,而一些影视公司独立IPO被否,也使得这股寒流呈迅速蔓延之势。

  临近11月份,影视公司并购的疯狂终于遇到了“冷空气”。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今年以来A股共发生63起影视公司并购案,涉资近550亿元。自9月份以来,泰亚股份熊猫烟花禾盛新材纷纷宣布终止收购方案,影视公司欢瑞世纪、华海时代、金英马上市计划惨遭搁浅。

  此外,上周五晚间,证监会网站公布的《创业板发审委2014年第24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显示,能量影视IPO未通过,该公司拥有陈鲁豫、周立波等明星股东。

  根据此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能量影视拟在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195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6%,计划募资2.32亿元。其中,陈鲁豫持有能量影视325万股,占比5.57%,为第三大股东;周立波持有200万股,占比3.43%,为第七大股东。如果能量影视上市成功,陈鲁豫身家可能超亿元。

  对此,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两年,影视并购高潮迭起,多是高溢价并购,消息一经放出,便引发公司股价上涨,但是投资者并没有考虑并购最终能否通过证监会的批准。近期影视并购失败的案例比较多,意味着这轮影视并购潮即将告一段落。”

  至于能量影视上市折戟,在业内人士看来,可能是因为其业务产品线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并且对明显高于行业毛利率的相关指标未能给出有说服力的说明。另据记者了解,影视公司上市梦断不止上述四家,此前因财务问题遭媒体质疑的新丽传媒上市之路也颇为坎坷,而选择被上市公司收购的影视公司中也有几家即将遭抛弃。对这些影视公司而言,这个冬天有点冷。

  高估值催生行业泡沫

  是什么催生了影视并购热?知名投资人曹海涛指出,一方面,影视公司、尤其是民营影视公司上市进程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作为财务投资的股东们已经成为这些民营公司寻求资本解套的最大压力方;另一方面,有强烈市值管理需求的上市公司,对于公司的大文化概念、业绩增长、企业转型方面,可谓“求贤若渴”。

  值得注意的是,影视公司多为轻资产公司,并购估值普遍较高。上述三个宣告失败的案例中,欢瑞世纪、金英马、华海影视的增值率分别高达439.74%、300%、815.97%。蔡灵指出,高溢价的影视并购案难以通过,并购潮势必迅速降温。

  除了高估值之外,影视并购的另一特点是股价飙升。继去年长城影视借壳江苏宏宝以来,上市公司只要发布收购影视公司的预案,资本市场便以股价的疯狂涨停来回应。今年6月份,海润影视借壳上市就让申科股份收获了11个涨停板,成为继江苏宏宝之后又一“妖股”。

  在蔡灵看来,参与疯狂并购影视公司大潮的上市公司中不乏借机炒作的公司。有些上市公司故意将估值抬高,然后在二级市场进行炒作,公司或许早已预料到证监会一关难以通过。“上市公司既达到了炒作的目的,又不需要为并购影视公司买单。这种模式只能为公司带来短期利益,难以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且不利于公司的声誉。”蔡灵强调。

  投资者对影视并购的盲目追捧、一些上市公司以及机构投资者的煽风点火,使得影视并购的泡沫越吹越大。“泡沫会随着影视并购的降温而破裂,当前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蔡灵表示。

  影视公司看上去很美?

  影视公司并购预案一经发布,大明星、大导演、大编剧等一连串明星股东的存在以及一两部小有名气的作品,就使得一家成立仅两年的小公司“看上去很美”。

  外行看热闹,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的63起并购案中,近六成均为跨界并购。其它行业的公司只是看到了影视行业沐浴着政策春风,却不知背后的高风险。

  一位影视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这个行业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早些年业外资本刚开始进入时,甚至有剧组的场工冒充导演,骗子不少”。

  不少对影视行业蠢蠢欲动的投资人也告诉记者:“不能用其它行业的投资逻辑来投资影视,这个行业多年来形成的行规是投资人看完剧本提供资金后,什么都不管,至于这个片子能不能过审、能不能如期上映、票房高低,完全无法预判。”

  国内影视行业产业化初级阶段的不规范、不可控、不确定问题让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几家并购案无疾而终,除了可能出现的内幕交易、谈判条件未达成一致等问题,财务问题也是存在的。”曹海涛表示,被并购的公司大多没有经历过IPO财务、税务、法律甚至证监会审核的层层关卡,历史遗留问题容易暴露。

  他表示,发票问题一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大考验,群众演员酬劳、在沙漠和乡下拍摄的吃穿住行等发票怎么开是个问题。况且,演员的薪酬本来就很高,如果再要求影视公司支付税后收入,很容易增加双方的风险和成本,抑或引发演员逃税或者公司未尽代扣代缴税费义务的纷争。

  曹海涛解释:“最早华谊兄弟上市的时候,相关部门或审核人员很容易被影视明星或阵容的高大上迷倒,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开始走向资本市场的时候,无论是中介机构还是审核部门均可以看出里面的问题。”

  此外,影视行业受政策因素影响大,今年“一剧两星”政策一出,不少电视剧公司都面临生死存亡的压力。在曹海涛看来,这也是华海时代这样的小公司突然遭上市公司抛弃的原因。

  并购后整合风险大

  即便并购成功,上市公司也面临整合压力。如同领证结婚后,怎么过日子是个新的问题。有影视公司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原来我们公司的老板作风比较豪爽,现在被上市公司收购后,报销都要走流程,使得公司一部分骨干有出去单干的想法。”

  事实上,影视公司最大的风险在于其对核心人才、核心团队的依赖过大。据记者了解,不少影视公司的项目经理一旦有了一定的资源都会出去单干。“以前找不到钱,现在市场最不缺的就是钱,我打算做完这个项目就出去开公司,因为现在的公司已经不能满足我想做的事了。”一位准备创业的人士告诉记者。

  曹海涛也指出,目前一些影视并购的案例中,被收购的公司团队出走案例不在少数,两家公司的文化、做事风格、沟通方式如果完全不同,很容易引起矛盾,给彼此一个较大的空间反倒是好事。“整合本来就很难,尤其是整合人,不是光靠股份、未来、平台就可以拴得住的。”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