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证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号:  

光大改制之后路径猜想:现有两大上市平台如何整合

  • 发布时间:2014-08-04 09:16:38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恒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经过长久的等待,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光大集团”)重组改革方案终于获得国务院批准。光大集团正式由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并更名为“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繁复的股权关系、两总部一集团的尴尬关系、历史遗留问题等等,都将迎刃而解。而更让市场关注的是,光大集团改制之后其整体上市之路又有多久?究竟会采取何种模式?如何对现有上市平台进行整合?

  光大“金控”版图完全形成

  光大银行以及光大证券日前在上交所同时发布公告称,光大集团重组改革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根据该方案,光大集团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

  公告称,财政部以光大集团的股权、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光大香港)的股权、财政部对光大集团享有的债券本息作为出资;汇金公司以持有的90亿股光大银行股份、中国光大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及承接的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本息作为出资。重组改制后,光大集团(包括境外分支机构)全部资产、负债、机构和人员由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承继。

  至此,光大集团近十年跌宕起伏的重组改制之路终于“修好”。不仅仅是此次重组改制获批,从2013年开始,光大集团好事不断,先是光大银行“命途多舛”的H股上市之路终于完成,随后今年7月光大集团丢失已久的信托牌照重新获得。其实,光大集团历史遗留问题颇多,光大集团最初于1983年在香港成立,即光大香港总部;1990年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在北京成立,即光大集团北京总部;形成“一个集团两个总部”的经营管理模式,两者虽隶属于同一个集团,但彼此之间互不隶属。

  随后,风险事件袭来,在20世纪90年代,光大集团子公司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因投资不当资不抵债被央行撤销,子公司光大银行巨额不良计提导致亏损。2004年1月,已濒于破产的光大集团向国务院汇报了自身资不抵债以及光大银行资本充足率等问题。于是,国务院要求央行牵头研究光大集团、光大银行改革事宜,直到2007年8月5日,国务院终于批准了光大银行和光大集团注资重组的方案。随后金融危机巨浪掀起,光大集团虽然不断地向着自己的“金控梦”迈进,但是却错过了最好的发展十年。

  但是,按照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此前的规划,重组改制可以解决掉光大集团成立30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包括光大北京总部与香港总部长期互不隶属问题,光大集团对光大银行、在港企业、实业企业不能并表问题,历史债务问题,香港企业和实业划出问题,不能并表制约未来发展后劲问题等都在国务院批复中得到解决。而全部并表后,光大集团“金控”版图将完全形成。截至2013年底,光大集团管理的资产总额约2.6万亿元,全年合计实现税前利润约370亿元。

  现有两大上市平台如何整合

  同样,按照规划,一旦光大集团正式挂牌,五年争取整体上市的计划也将正式提速。

  但是如果光大集团启动整体上市,又将采用怎样的操作模式?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光大集团如果实现整体上市可以扩大资金来源,提升资本充足率。可能吸收合并某一个上市公司进行上市,也可能重新发行IPO再吸收已上市子公司,之前有很多案例,如中信证券在香港吸收合并中信泰富实现整体上市。

  众所周知,光大集团旗下有两家上市公司平台,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如果光大集团整体上市,按照一般的操作原则,最有可能的是直接在光大银行的基础上进行资产整合,光大银行会成光大集团整体上市的载体。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但这样一来,光大证券的地位将会非常尴尬。金控集团整体上市并不多见,但也绝非没有先例,中国平安的操作轨迹,即平安模式,或许将成为光大集团整体上市方案的一个。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之后,其所处境地与改制后的光大集团非常相似,中国平安也有两家不错的上市平台,中国平安和平安银行。在整个收购整合完成之后,中国平安选择了保留深发展的上市地位,仅仅将上市公司名称改为平安银行,使得平安银行以中国平安子公司的身份继续上市。

  在一位分析人士看来,平安模式很可能会被光大集团借鉴,即光大证券的上市地位很可能得以保全。毕竟,如果想让光大证券退市,光大集团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其大致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直接向光大证券的中小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要约,如此要耗费巨额现金;二是启动换股吸收合并,直接将中小股东手中的光大证券股票按照一定的换股比例,全部换成光大集团的股票。

  “上述两种方案不仅仅代价巨大,而且如果光大集团让利不够大,还不一定能够获得小股东的认同,方案存在流产的可能,从而拉长了光大集团整体上市的周期。”该分析人士说。

  新平台资产价值如何重估

  除此之外,光大集团整体上市之后,整个集团的资产价值将面临重估。

  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光大集团最优质的资产莫过于光大银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光大银行是整个光大集团资产的精华部分,其盈利能力最强,而如果光大集团启动整体上市,将信托、租赁、保险甚至是实业资产全部装进上市公司,会不会得到市场认可?

  “投资者如何看待光大集团新装入的资产,这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整体上市之后光大集团的资产不可避免地要面临重估,这个重估的结果是向上,还是向下,现在还很难说。因为投资者一方面要迎接光大集团整体上市、市值被大幅做大的利好,但同时也要面临精华资产被稀释的现实。”前述分析人士直言。

  不过,也有一位券商人士提出一个建议,光大集团完全有能力规避集团整体上市之后估值向下的风险,即光大集团选择以光大证券作为最终的资产整合平台,而让光大银行继续保持独立上市地位,这样一来对光大集团来说有两个好处:一来可以确保光大银行作为集团精华资产不被其他资产稀释,股价有充分保证;二来可以盘活光大证券,毕竟在“乌龙指”之后,光大证券江湖地位和市场形象骤降,股价长期萎靡,经营吃力,以它作为集团上市的载体,能够迅速盘活这一上市平台,让其股票重新找回兴奋点。

  “但问题是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光大证券的动态市盈率在40倍以上,而光大银行的动态市盈率只有不到区区4倍,如果以增发的方式完成集团整体上市,光大集团的首选整合平台仍然是光大银行,如此一来,由于增发市盈率低,光大集团的股东在新的上市公司平台上将能够取得更大的股权份额。”上述分析人士说。记者 况玉清 闫瑾/文 韩玮/制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