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港股 > 港股公司 > 正文

字号:  

汉能掌舵人李河君揭秘:发迹于水电富达于光伏

  • 发布时间:2015-05-04 08:4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恒

    正如所有商业大亨一样,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总能引得市场关注。

  4月24日,《第一财经日报》(下称一财)用四个整版刊发5篇汉能相关报道,包括《李河君的举世蓝图谁能懂,汉能到底在下什么棋?》、《争议李河君》、《揭开汉能资金链谜团》、《自营账户重仓汉能,权益却不属中信证券,“收益互换”替谁锁仓?》、《汉能九大光伏基地全景图》。消息一出,汉能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当日股价急跌8.5%至7.21元。

  4月27日,汉能集团发表声明称,《一财》多篇针对汉能的报道失实,导致公司市值1天内蒸发280亿港元。而《一财》则回应称,汉能在声明中断章取义,蓄意歪曲。

  《一财》和汉能的纠葛迅速引起了市场的围观,也不禁让人对这个曾经把马云王健林拉下首富宝座的汉能集团掌舵人李河君产生兴趣。他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我们一一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所有的部委都批了,只剩发改委不同意——他们不相信民营企业有能力干成这样的项目,认为该给国有企业干

  ——李河君

    李河君是谁?

  这位今年2月初曾以1600亿元登顶首富的48岁广东河源客家人,从1988年大学毕业向大学老师借了5万元创业开始,到九十年代涉足水电,再到新世纪后入主光伏,将汉能打造成全球化的清洁能源跨国公司,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薄膜发电企业,声称致力于“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李河君一路走来,誉满天下,亦谤满天下。

  并购水电站、主导光伏发电,李河君因此博得了并购高手和资本高手称号。然而,在二级市场上,他被媒体曝出左手买右手卖的关联交易而备受诟病。不过,与其他富豪不同的是,面对媒体的质疑和采访,李河君多选择“不接受”。截至长江商报发稿时止,记者发给汉能集团的采访提纲仍未获得片言回复。

  但不论毁也好,誉也罢,李河君始终“固执”地喜欢较真,在规则下自由穿行,并在争议中不断前进。

  发迹于水电

  27年前,谁也没想到李河君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首富。尽管在这个位置上,他坐的时间并不太长。

  1988年,来自广东省河源市的李河君从北方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由于家境并不好,毕业时李河君壮着胆子向老师借了5万元创业。

  利用这笔钱,李河君与几个小伙伴一起做起了倒卖电子产品和玩具等生意。哪个赚钱就做哪个,就这样,四五年后积累了七八千万元的资本。此后,手握“巨资”的李河君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式的倒腾,开始转向于收购公司。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小水电蓬勃兴起。在朋友建议下,李河君步入了火热的水电行业。直到如今,汉能集团依然坚持认为,汉能产业基础是水电。

  1994年, 李河君以1000多万元的价格,收购了家乡河源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只有1500千瓦的小型水电站。自此,他在收购水电站方面一发不可收拾。通过各种并购,他将水电站的装机量从几千千瓦扩大到了几十万千瓦,地域也不仅限于河源,而是覆盖了广东之外的浙江、广西、云南等地。

  2003年7月,李河君做了一件令人吃惊的大事。他通过旗下的华睿集团(汉能控股集团的前身)斥资12亿元收购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尼那水电站,这一项目成为迄今中国最大宗的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能源资产并购案。

  在一笔笔并购案中,不得不提的是云南金安桥水电站,也正因此,才使李河君的华睿集团跻身于百万级大型水电站企业行列。直到如今,金安桥水电站仍是李河君的重要现金“奶牛”。

  2002年,云南省规划建设8座百万级千瓦水电站,尝到了甜头的李河君一口气签下了其中的6座,总计规模达到2300多万千瓦。但困难随之而来,随着五大国有发电集团的成立,李河君投资的金安桥项目一直无法得到发改委的批准。李河君因此对媒体“抱怨”,“所有的部委都批了,只剩发改委不同意”,“因为不相信民营企业有能力干成”。

  尽管遭受如此磨难,金安桥水电站还是动工了,只是在不断投入中资金越来越紧张。为了全力保住这个项目,李河君停下了其他的在建项目,甚至一个一个卖掉了已经建好且效益不错的水电站。在这段艰难岁月中,有知情者称李河君“一度写好了遗书”。

  公开信息显示,“未批先建”为李河君带来了银行不再贷款给他的麻烦,也让他一急之下将发改委告上了法庭。最终几番博弈,当初签下的6座水电站,也只给李河君留下了一座,这便是2011年投入运营的金安桥水电站。

  汉能控股集团官网这样介绍金安桥,金安桥水电站是目前全球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水电站,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年发电量超过130亿度。

  业内人士称,金安桥水电站仅仅是李河君和汉能控股集团水电站中的一部分而已。汉能目前或控股或参股的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已高达600万千瓦。这些水电站成为李河君源源不断的“印钞机”,也为他之后入主光伏发电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富达于光伏

  依靠水电站发电积累下的巨额资本,李河君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清洁能源发电。这一次转型,便有了现在的汉能薄膜发电。

  早在金安桥项目还未竣工时,李河君便计划着从水电转型为光伏发电。彼时,市场上光伏发电有两条技术路径:薄膜发电与晶硅发电。相比于发电转化率更高、技术壁垒更低、应用企业更多的晶硅发电,个性独特的李河君选择了不走寻常路——薄膜发电。

  李河君的这一选择并不被同行看好,甚至有人揶揄他“不是疯子就是骗子”。然而,在李河君眼中,这一选择有另一番解释:薄膜化、柔性化是世界太阳能发展的整体趋势。

  李河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解释自己选择薄膜发电的原因——“未来的光伏,我理解的概念是什么呢?人类像叶绿素一样直接利用阳光。其实薄膜发电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可以理解成人造叶绿素,绿色植物要直接利用阳光。人类以前所有利用太阳能都通过燃烧渠道,比如100瓦的太阳能照到地球上,我们通过烧煤、烧油等只能得到几瓦,薄膜能得到多少呢?最高得到30、35瓦,30%的转化率,晶硅可以得到16、17瓦,中间没有任何污染排放,直接利用阳光。”

  选择薄膜发电,同时意味着巨额的资金投入。依靠水电站供给的源源不断如流水般“白花花”的资金流,李河君在光伏领域开始大施拳脚。

  像水电一样,李河君依然采取惯用的并购手法,快速壮大其光伏产业。2012年至2014年,李河君完成了四次国际并购,先后将国际顶级薄膜太阳能技术生产商德国的Solibro、美国的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公司收入麾下,将汉能的光伏产业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

  在产业上投入的同时,李河君也开始在资本市场上布局。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香港上市公司红发集团损失惨重,薄膜光伏组件制造商阿波罗集团趁机对其发起反向收购并借壳上市,公司名称也变更为“铂阳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铂阳太阳能”),这便是汉能薄膜发电前身。一年后,汉能集团向铂阳太阳能发出了高达25.5亿美金的长期订单,以及向其发行价值38亿港元的可转股债券,这意味着汉能集团提前借给了铂阳太阳能38亿港币为自己生产所定制的设备。尽管这一手段被外界认为是汉能为控制铂阳太阳能,亦遭到多方质疑,汉能集团曾对此予以否认。但最终的结果是,2014年10月,铂阳太阳能正式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

  梳理五年来汉能的转型,500亿元是它花费的代价,但这代价相比于目前汉能薄膜发电的市值,花得可谓超值:汉能集团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企业,市值远超国内所有相同公司总和。

  不过,汉能否认靠股价发家。其曾公开回应媒体报道称,汉能过去20年一直坚持做清洁能源,已建成水电权益装机超过600万千瓦,已建成300万千瓦产能的薄膜太阳能生产制造基地,在建4个全球领先的CIGS薄膜太阳能生产基地。汉能坚持做实业,产业基础是水电,并非所谓靠股价发家。

  争议中匍“伏”前行

  李河君的身上从不缺少故事,伴随着故事而来的,常常是争议和质疑,但每一次争议中,李河君都像独行侠一样,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而这,他认为是自己年幼时,父亲教育自己的“信”字以及“识势”。

  曾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李河君向记者谈起往事,说父亲作为“中国最早的个体户”,正是因为还在国内形势并不明朗时就冒着巨大的风险经商,并认为“路线迟早会改,一切都会向前”,才让自己明白看得远才能够让企业长存。同时,父亲对他说的那句“商场有道唯诚信,处事无奇但真实”,让自己相信“诚信”的力量。

  尽管如此,社会仍然更愿意将李河君所做的事情以及所处的诸多争议,归因于他的个性,或者说是意志坚定。正因此,李河君才能够在大学毕业时大着胆子向老师借5万元创业。这笔钱在1988年,无疑是一笔巨款。也同样是这样的性格,李河君在涉足水电后,多次并购,并在2009年金安桥项目最困难时,毅然拒绝多位想要高价收购的买家,并一度急红了眼与国家发改委对簿公堂。更因为是这样的性格,使他在入主光伏发电后,选择了技术难度高得多的薄膜发电,并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然而,这样的性格却让他更多时候处于舆论的漩涡中。

  从做水电开始,金安桥项目的“未批先建”,让不为多数人所知晓的他常常陷入争议。而从2009年转型光伏发电后,随着身家的飙升,李河君身上的争议亦同时多了起来。不论是舍弃晶硅发电而选择薄膜发电,还是在资本市场上屡被质疑的关联交易,无一不是与他的性格有关。

  4月24日,《第一财经日报》刊发多篇关于李河君及汉能集团文章,对其财富增速、光伏产业及资本运作等提出质疑。然而,与众多富豪沉默不同,李河君非常“较真”,不仅公开声明反驳,甚至还拿起了法律武器。

  其实,在一些公共场合,李河君亦是那个不惧流言,喜爱“出风头”的人。今年两会上,他发言时多次提及自己的公司汉能薄膜发电,便是在全国范围内做了次免费广告。他的这一行为,被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指出并质疑。

  李河君的宏伟版图中有一个“121”计划——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万亿元,市值20000亿、盈利1000亿元。不知这番远景,会否给他带来更多的争议。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