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财经 > 证券 > 大盘分析 > 正文

字号:  

增量资金入市 四路大军点燃A股新火

  • 发布时间:2015-05-25 01:35:32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恒

  去年至今的牛市行情,点燃了各路资金入市的热情。尽管市场目前有关调整的担忧始终挥之不去,但是从上周的数据看,增量资金入市节奏正再次提速,包括公募、私募、海外、来自两融及其他渠道来源的散户资金,再度迎来一次新的入市潮。

  私募:新产品暴增致“建仓难”

  “我现在就盼望市场跌一跌,越跌我越买,好给新发的产品建仓。”深圳一中等规模的私募基金经理表示。由于对市场的过快上涨有疑虑,该私募并没有抓住创业板、中小板上涨的机会。但是尽管如此,由于在去年底抓住了券商股行情,其管理的产品去年业绩仍接近70%,而这大大刺激了其今年以来的产品发行。

  格上理财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4月,阳光私募行业平均收益9.72%,股票类基金平均收益12.01%,相对价值策略基金平均收益1.58%,宏观对冲基金平均收益11.88%,组合基金平均收益3.74%。其中,股票类基金行业前1/4平均收益24.2%,行业后1/4平均收益1.51%。今年以来,阳光私募行业平均收益30.3%。股票类基金平均收益35.66%,相对价值策略基金平均收益9.49%,宏观对冲基金平均收益34.88%,组合基金平均收益23.49%。其中,股票类基金行业前1/4平均收益64.4%,行业后1/4平均收益10.27%。

  赚钱效应之下,在新老客户的追捧下,私募新产品发行异常迅速。“年初发了3只,4月、5月又发了6只,总体算下来,今年发了总共有十几只,总体规模翻了1.5倍了。”上述私募透露。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情况并不罕见,深圳另一私募公司市场总监表示:“以我们公司为例,3月以来已经成立了接近12只新产品,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翻番。”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资管规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23.82万亿元,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呈爆发式增长,产品数量从去年底的3766只猛增至今年一季度末的5588只,资产规模从4639.67亿元大幅增至6593.75亿元,增长35%。另外,据格上理财统计,4月份有近1184只阳光私募扎堆成立,同比增长297.32%,环比增长53.77%。

  新产品发行的异常顺利,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上述私募市场总监称:“发行得太好带来了新问题:股市涨得快,不那么容易建仓,近期公司新发行的产品平均仓位才三成,老板的想法是等市场调一调再把剩余的仓位建好。”

  公募:大波援军刚刚出发

  此前数月,在去杠杆效应的影响下,本轮牛市的“先遣军”杠杆资金规模增长的空间变得难以预估,但最近,已有另一大波资金正借道基金开始大规模进场,这部分资金有望抵消杠杆资金阶段性放缓带来的部分影响。

  虽然今年以来,市场上已经出现数只百亿基金,公募基金规模创下6万亿元新高,但实际上,剔除掉市场本身上涨带来的净值增长后,公募规模增加的提速才刚刚开始。一些规模位居全国前十的大型基金公司高层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实际上,基金公司刚刚从净赎回变成净申购,直到四月份,公募份额的规模才出现明显增长。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4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96家,其中合资公司46家,内资公司50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7家,保险资管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5.19亿份,对应净值6.20万亿元。从份额变化来看,今年1月以来,公募基金份额分别每月递增1275.41万份、1944.06万份、1070.98万份、6947.62万份。可见刚刚过去的4月才是公募规模增长的爆发期。

  新基金的规模也表明,资金的狂热盛宴还未真正开始。从本轮牛市出现第一只百亿基金开始,截至目前,新成立的基金中,累计有31只基金规模超过50亿元,而过百亿元的基金仅有四只。但是,在2006年至2007年的牛市中,大约有33只新发基金规模过百亿元,还包括一只419亿的巨型基金,更有基金在一天之内申购就达到1162亿元,以至于最终只能像新股IPO一样按比例确认。

  基金圈内人士指出,目前,基金发行还处于初期阶段,是业绩优异的公司相对热卖的阶段。目前的百亿与当年的百亿不可同日而语,2007年的流通市值最高峰时才10万亿,现在超过了20万亿;当年人民币储蓄存款是21.7万亿,而现在是53.8万亿。而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公募基金的总规模约为6.2万亿,若简单按人民币储蓄存款的变化比例来计算,公募基金总规模还有9万亿的增长空间。就上述数据而言,公募基金的规模也许还未真正回归当年的巅峰时刻。

  对于原本就是公募重仓的中小盘成长股而言,新资金不断进入与股价上涨之间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据了解,现阶段,考核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投资者绝大部分都是满仓,配置上也极端偏向中小成长股,且越是前期表现好的偏小盘股配置的基金,近期申购越是热烈,当出现仓位被动下降的情况时,这些基金经理会很快又将仓位加满。

  海外资金:沪股通5天流入超90亿元

  5月19日,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由于上海机场[-1.70% 资金 研报]总境外持股比例超过28%,根据交易所规则,从5月19日起沪港通将暂停接受该股票的买盘,卖盘仍会被接受。过去两月,外资持股增加近3%。

  事实上,年初以来,沪港通的日均交易额在稳步增加,而上海机场被暂停买盘,恰恰反映了海外资金对A股的追捧。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沪股通总额度3000亿元,已使用近1549亿元。而过去五个交易日,沪股通净流入资金更是逐步增加,5月15日-21日净流入分别为5.97亿元、12.47亿元、22.15亿元、29.36亿元、20.12亿元。5天净流入超过90亿元。

  过去多年,海外资金对A股的配置一直比较谨慎,数据统计显示,过去5年,对亚洲除中国外的新兴市场净买入超过400亿美元,而近半年来,对中资股净卖出超过20亿美元。不过,这种局面有望得到迅速得到改观,MSCI将于6月份宣布是否将中国A股纳入其基准股指。而一旦纳入,将会给A股带来近3千亿元的增量资金。

  根据高盛的研究报告,会有4大利好力挺A股于2015年6月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一是市场规模。如按交易量计算,中国A股已是全球最大股票市场,按市值来看,也是第二大股票市场,中国的总市值占全球总量的19%,但中国H股仅占MSCIACWI2.8%的比重。从经济角度而言,中国GDP和贸易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12%和11%。二是外资进入A股的渠道正在完善。如果将QFII、RQFII和港股通南向的容量进行加总,截至2015年3月外国投资者在内地市场的总投资额总计为1750亿美元,较5年前增加1580亿美元,短短5年增长9.3倍,外国投资者投资总额度分别占总市值和自由流通A股市值的2.8%和5.9%。远远落后于亚洲其他市场,外国机构投资者在韩国、台湾和印度拥有的股权分别达到31%、36%和20%。此外,沪港通的逐步优化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也会促进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

  值得注意的是,酝酿多年的中港基金互认机制在5月22日终于水落石出。将于7月1日正式施行。有香港基金业内人士指出,通过这个机制,香港的基金公司,将可以通过基金的方式,可以为A股带来不超过3000亿元的增量资金。

  散户:杠杆资金热情回潮

  这一轮杠杆资金催生的牛市中,由于监管层对配资、两融等杠杆配置的严查,前段时间,杠杆资金悄然退居二线,由公募等机构执牛耳。不过,据记者了解,机构配资、两融等杠杆资金热情已经逐渐回潮,其有望在牛市下一阶段再唱大戏。

  尽管两融业务此前已经过监管层严控、多家券商对担保折算率的调整以及部分券商对“绕标”等操作的叫停,但仍未能阻挡其再创新高。沪深两大交易所数据显示,自5月20日起,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截至上周五(5月22日),两融余额已经达到2.03万亿元,再次刷新历史记录。融资增速加快,中小板块成交量处于高位,量价齐升显示市场做多情绪依然强烈。不过,融资融券交易占A股交易的比重与此前相比有所下降。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后,未来还有多少增长空间?对于这一问题,市场分歧较大。“如果静态考量,去年底券商的净资产是0.92万亿,按照5倍杠杆算,资产总规模可做到5.52万亿,而当时券商的总资产是4.09万亿,也就是还有1.43万亿的融出空间。”一家中小券商风控部人士指出。

  瑞银证券多样化金融服务业分析师崔晓雁则表示,若参考台湾市场,股市高涨时融资融券占比可以很高,顶峰状态融资余额达总市值的5%,两融交易额占比50%以上。“我们认为我国两融业务还有客户覆盖率提升、标的券扩容、融券、公募基金等空间。我们参考台湾经验,和各待开发空间分项估算取得结果均在3万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在这轮牛市大热的配资业务也并未减速,配资平台为大户提供的“结构化产品”销售如火如荼。虽然银行已经谨慎对待优先资金的供给,但一些信托公司的配资业务却逐渐兴起,只不过如今的新名字叫做“结构化产品”。私募机构可以通过该产品做融资,个人也可“开伞”并由信托公司提供配资,以300万元门槛起步,配资比例1:2,但操作的股票必须是在信托公司根据产品类别制定的“白名单”之内的股票。据一位信托从业人士透露,以前其所在信托公司只做国内一些非常优质的私募公司业务,现在已经放宽门槛,开始接单中小私募和“个体大户”。一般通过融资融券所能撬动的资金非常有限,但通过信托公司可数倍放大资金量。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