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A股蓝筹顶指数 重组造牛股
- 发布时间:2014-12-01 00:31:44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张恒
11月A股市场的表现可谓波澜壮阔,大盘从月初的强势震荡,到月末的大幅逼空,在月底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更是创出了历史天量成交,演绎出了增量资金推动下的牛市行情。不过,指数的大幅飙升并未带来整体市场意义上的赚钱效应。纵观11月份,只有权重蓝筹和重组股两个板块内涌现出了多只牛股,而这一市场特点也为后续行情演绎埋下了伏笔。
市场出现指数型逼空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周期属性较强的大盘蓝筹股一度乏人问津,这也导致近年大盘指数层面的上涨往往非常疲弱。不过,这种情形在今年以来得到了很大程度改观,在11月份更是演绎到了极致。
截至11月28日收盘,市场主要指数在11月份的整体表现出现了很大差异。一方面,更能代表权重蓝筹走势的指数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其中,上证综指11月累计上涨10.85%,沪深300指数上涨11.98%,而上证50指数更是上涨了15.52%。但另一方面,体现“八类”股票走势的市场指数则相对弱势很多。比如,深证成指11月累计上涨9.44%,表现弱于沪综指;而中小板综指和创业板指数则仅仅小幅上涨了2.30%和3.81%。从中可以发现,尽管小盘股指数(如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综指)在11月创出了历史新高,但其上涨力度明显弱于代表大盘股的指数。换言之,11月A股市场出现了典型的多数个股表现平平的指数型牛市。
在资金流向方面,尽管11月各主要市场指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但资金流入情况却并不理想。据Wind数据,11月全部A股累计净流出资金1983.38亿元,主要板块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资金净流出格局。其中,沪深300、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上证50分别净流出资金462.34亿元、487.70亿元、205.74亿元和77.68亿元。
两类股票制造赚钱效应
从历史经验看,指数型牛市往往意味着投资者会普遍面临“赚了指数不赚钱的境地”,11月行情也没能例外。
就11月具体个股涨跌幅情况而言,在剔除掉2014年上市的次新股后,共有1593只个股实现上涨。其中,中纺投资、同花顺、常发股份、新开源和长亮科技涨幅最大,月度累计涨幅分别为135.87%、125.71%、100.43%、95.91%和89.10%;此外,当月涨幅超过10%的个股有608只。与之相比,11月有703只个股出现下跌。其中,利达光电、长春一东、顺荣股份跌幅最大,当月分别下跌了22.21%、22.14%和19.28%。也就是说,除了600余只涨幅超过10%的个股外,11月大部分个股是跑输指数的,更有近三分之一的个股出现了逆市下跌。这意味着,指数11月的大幅逼空并未引发广泛的赚钱效应。
实际上,11月份个股层面的赚钱效应仅体现为两类股票。一类是重组类股票。从11月涨幅前十名的个股看,有6只个股都是与重组题材相关,且大多为推出重组方案的复牌股票。另一类则是权重行业股票。从行业板块角度看,11月涨幅居于前5名的行业板块分别为非银行金融、建筑装饰、房地产、银行和交通运输,月度累计涨幅(总市值加权平均)分别为33.64%、17.50%、15.63%、14.45%和13.11%。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五大强势行业板块的总市值均超过了1万亿元,且均包含了众多大盘股,是A股市场中典型的权重行业。
分析人士指出,大盘股与小盘股在11月走势的明显分化,也给12月市场带来了重要看点。如果大盘股的赚钱效应得以扩散,无疑意味着一轮大型牛市已经出现;而如果大盘股后市出现上涨乏力甚至下跌的情况,则市场有可能面临阶段性的普跌格局。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