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遭遇"成长的烦恼" 壳牌欲缩减在川项目规模
- 发布时间:2014-09-10 07:1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文举
北京时间9月6日,据彭博社报道称,在中国签署首份页岩气生产分成合同的壳牌公司将缩减在四川的项目规模,因为受到地质构造问题和当地人口密集因素影响。随着壳牌对页岩气开发评估的深入,这已不是壳牌首次传出缩减页岩气规模的消息。
对于上述消息,昨日(9月9日),壳牌中国媒体关系部发言人史江涛并未正面回应,他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称,“我们正在进行较长时期的生产测试并在评估测试结果。四川的地质情况富有挑战,我们正以适当的进度应对这些挑战。”
近期,页岩气领域的利空消息不断“袭来”。官方最新公布的消息显示,页岩气2020年的产量目标与“十二五”规划相比下降了一半。此外,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在使用水力压裂开发页岩气资源时,各国政府和企业可能面临激烈的水资源竞争。
壳牌的中国页岩气“烦恼”
作为“深度”参与中国页岩气开采的外资能源巨头,壳牌在中国的页岩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据9月6日彭博社报道,壳牌公司将缩减其在四川的页岩气项目规模。壳牌首席财务官SimonHenry在纽约向投资者表示:“四川页岩气项目的进展一直比我们先前的预期更加缓慢而且更加困难,部分在于地质原因,部分是在人口高度密集农区经营方面的挑战,这一项目规模很可能会比先前预想要小。”
对此,记者向壳牌的合作伙伴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一位内部人士了解此事,对方表示不知情,不方便评论。
事实上,今年3月,壳牌缩减四川富顺-永川区块投资的消息已在业内流传。对此,《第一财经日报》援引壳牌集团项目和技术部董事毕迈新的话称,“页岩气一般需9~12个月才可能发现哪些区域是值得投资的,所以希望大家有一点耐心。”
对于此次壳牌高管在缩减投资上的公开表态,史江涛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表示:“壳牌已完成了在四川项目的大部分钻探工作,新增的评价井钻探工作将持续到2015年,项目没有出现重大延期。”
早在2012年3月,中石油与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签署了产品分成合同,双方会在四川盆地的富顺-永川区块进行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与生产。该区块覆盖大约3500平方公里。这让壳牌成为第一家同中石油完成产品分成合同的外国公司。
2013年3月,相关部门批准了该页岩气产品分成合同,项目正式启动。然而一年半时间过去,壳牌在邮件中对于该项目进度情况称,“我们正在进行较长时期的生产测试并在评估测试结果。目前的评估得到的是混合结果。未来会继续进行评估,预计到2014年底或2015年第一季度,会了解更多情况,以决定每一个项目的下一步工作。”
据此前公布的消息,按照计划,壳牌每年在中国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投资会达到10亿美元,其中最主要的投资额将集中于几个四川项目。但今年初,壳牌集团宣布,削减2014年的资本支出,北美的部分页岩气资产将陆续出售。而壳牌中国高管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该公司更多在关注中国的页岩油和致密气开发。
开发难度和问题浮现
近年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国内各大能源巨头都在积极开发非常规天然气,壳牌的竞争对手,包括康菲石油公司和雪佛龙石油公司等外资企业也已进入中国页岩气开发市场。但随着开发的深入,开发难度和问题渐渐浮现出来,成为开发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国家对于页岩气的产能规划也悄然发生改变。据国家能源局官网公布的消息,近期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到2020年,中国页岩气产量将达到300亿立方米。
而2012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年)》中,对2020年产量的展望是600亿~1000亿立方米。可见,国家能源局对到2020年的页岩气产量预测值减半。业内人士指出,这表明中国的页岩气开发形势并不乐观。
对此,四川省能源局相关人员在接受《四川日报》采访时表示,随着页岩气开发在“十二五”期间的实践情况,根据目前的技术、资源掌握情况等做出修正调整很正常。他认为,对于四川来说,下一步具体工作就是多钻井,首先要摸清四川页岩气的“家底”,搞清楚四川页岩气资源潜力、成藏特征和资源分布规律等各种问题。
实际上,困扰壳牌页岩气开发的“地质原因”和“人口密度”问题都与页岩气开发的经济效益密不可分。一位长期在四川从事油气技术服务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四川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搬迁、选址和关系处理上都无形中增加了开发成本。四川地区并不缺水,但很多地方没有地表水源,这也使供水成本增加。
“中国页岩气目前的投资回报可能远远赶不上在美国,所以海外的能源投资集团从公司战略角度来讲也许会有所调整。”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翟光明表示。但他也指出,不能因为某个外国公司在中国页岩气投资变化就否认中国的页岩气前景,中国的页岩气资源非常可靠、发展前景好,需要长期的技术钻研和努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