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发行专项国债 助力化解过剩产能

  • 发布时间:2015-12-16 00:43:27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邓嘉纬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产能过剩问题不尽快解决,势必严重影响经济顺利转型,还将拖累新产业的发展。过剩产能不能顺利出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地方政府缺乏动力。化解过剩产能,中央从宏观经济管理角度有积极性,但地方政府在就业、财政收入、经济增长、区域金融风险的压力之下,缺少足够的动力主动化解过剩产能。过剩产能在地方政府的庇佑之下,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去化解,无疑寸步难行。为此,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还得依靠中央出台相关政策。笔者建议启用中央专项国债作为手段来推动地方加快化解过剩产能。

  专项国债在我国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998年,中央政府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由财政部于当年9月面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4家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了1000亿元、年利率5.5%的10年期附息国债,同时增加1000亿元银行贷款,专项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基础设施投入,重点用于农林水利、交通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城乡电网改造、粮库和经济运用住房等六个方面的建设性支出。2004年的专项国债审计结果表明,1998年增发的1000亿元国债专项资金安排合理,使用得当,监管有力,为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果说1998年的专项国债发行和使用是“需求侧管理”手段,是通过拉动需求来促进经济走出低谷,那么笔者所建议的本次专项国债的发行和使用就属于“供给侧管理”手段,目的不是拉动需求,而是清除拖累经济发展的过剩产能、“僵尸企业”,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把中、微观经济活动拉回良性发展的轨道。

  在当前宏观环境下,运用专项国债来推动过剩产能化解会取得较好的政策效果。一是刺激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化解过剩产能。由于当前地方经济压力有增无减,地方政府压缩过剩产能的积极性不高,中央通过专项国债这一经济手段引导地方政府主动作为,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在CPI持续走低、利率水平较低的时期,由中央政府发行较长期限的专项国债化解过剩产能不失为一种低成本的选择。当前我国国债总体规模可控,发行专项国债不会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由于利率水平较低,国债利息成本也较低,专项国债规模可以稍大。三是有利于化解金融风险。专项国债中的一部分向商业银行发行,等于将商业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转换为国债,国债资金中的相当比例用于偿还部分银行贷款本息(银行应对坏账进行必要比例的确认和核销),对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是有益的。四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允许部分资金用于解决职工欠薪和失业补偿,可以使过剩产能的化解平稳进行,避免社会矛盾激化。

  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的专项国债资金在使用中出现了不少挪用现象,因此需要严格监督专项国债资金使用过程。中央层面首先需要排摸各行业产能规模,根据各个行业产能过剩的实际状况,筛选出需要重点解决的行业进行排序,确定各个行业相应的产能压缩规模,制订分步压缩计划,将压缩指标下达到各个省市。专项国债资金的分配根据地区压缩指标进行确定,并按照化解进度拨付。国债的用途,应严格限定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职工欠薪、过剩产能装置拆除。同时,要针对产能过剩虽然较为严重但并不纳入本次国债资金补贴的若干行业,要把这些行业的产能规模纳入考核,严格控制其产能膨胀,防止一边化解一边增加的情况出现。为了鼓励地方加快过剩产能的压缩,被拆除的产能所占用的建设用地,其指标可同步转换为非工业建设用地指标的增加,以此增加地方解决发展的潜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