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分级基金之怪现状

  • 发布时间:2015-05-23 02:43:31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时评

  □本报记者 黄丽

  近期,分级基金密集发行,同主题、同行业分级基金几乎是同时面世。如何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从近期部分分级基金净值几乎不动而规模暴增的怪现状来看,一些基金公司已发现其中的“潜规则”,且玩得很纯熟。不过,从同行、基金专家和投资者反应来看,这种“潜规则”实际上是受人诟病的。虽规模确实做大了,但这些基金公司的口碑却大不如前。

  可以看一个典型案例。近期“爆红”的某指数分级基金运作过程大致如下:首先,短短8天内,公司快速募集,提前封闭。此时,基金规模为5亿元;随后该基金上市交易,公告书显示仓位不足10%,几乎相当于没建仓。上市首日,A、B份额很罕见地双双涨停,次日,A份额跳空高开,上涨2.45%,B份额继续涨停,同期母基金净值增幅为0.10%、0.10%,而该基金跟踪的指数连续两日涨幅为2.22%、2.20%;在A、B份额连续暴涨而净值却几无变化时,该基金溢价大幅增加,整体溢价率最高达30%,吸引大量套利资金前来,接踵而至的就是踩踏悲剧,A份额连续下跌9日,至今仍未回归上市首日价格,B份额则连续两个跌停,至今价格还不足1元。截至5月21日,母基金至今上涨1.4%,同期,其跟踪的指数上涨45.39%。

  目前,该基金A、B份额成交已冷却下来,这一场闹剧也落下帷幕。回过头来看,这场游戏中获利的究竟有哪些人?如果是仅看好该板块行情、买入母基金或B份额的投资者,他们损失的是应有的上涨获利和时间成本,尤其是B份额投资者,按初始两倍杠杆计算,他们本该有90%的收益,而如今尚未回本;如果是追求稳定收益的A份额投资者,A份额价格宽幅波动也为他们的投资带来一定影响,扭曲隐含收益率;对于套利者而言,在上市头两天成功出货的绝对是赚钱的,但从成交量来看,几乎所有套利者都在暴跌已开始后才真正跑出来,且都是割肉离场。

  最终受益的只剩下基金公司本身,要知道,在此期间,该基金规模从5亿元一度暴增至百亿元,即使在一地鸡毛的今天,深交所数据显示,该基金规模还余72.7亿份,根据净值换算约为74亿元。其申购费率为1.2%,托管费和管理费分别为1%、0.2%,基金公司仅申购费就获利近9千万元,还不包括按日计提的管理费和托管费。

  这只基金规模增长如此迅速是因为整体溢价率上升得太快,套利资金闻风而动,遂大举来袭。导致溢价率快速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在产品设置上,该基金的A份额约定收益率比同类基金高出许多,A份额收益率通常是同期银行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税后)+3%,最高可+5%,该基金则取了上限值,因此起初吸引大批追求稳健收益的机构投资者购买,A份额的价格水涨船高,不同于其他分级A上市时的下跌,反而罕见地出现连续上涨;其次,跟踪的板块行情正逢上涨,投资者理所当然地争相购买B份额,以便博取杠杆收益,但由于没有及时建仓,母基金的净值没有及时跟上,整体价格与净值之间的溢价越来越大。

  事实上,近期分级基金的低仓位上市已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根据统计,在今年以来成立的分级基金上市前,大多数公告时的仓位都只在20%至30%之间,几乎接近空仓的分级基金也不少,而对于指数型基金来说,其仓位至少应达到90%。当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基金建仓期限是基金合同生效之后的六个月以内。因此,从法理上来看,这些基金都没有违规。但低仓位上市造成的严重后果已显现,如果再加上A份额约定收益率高企的“大杀器”,规模上升是必然的,但踩踏也几乎不可避免。

  那么,在这些基金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时,大家怎么看呢?深圳一家基金公司量化投资负责人指出,A份额收益率提升后,长期来看,对B份额投资者是有损害的,因为相当于是提高其融资成本,杠杆也更高,一旦市场反转就是“双杀”,“包括空仓上市,这两个潜规则大家都懂,不过我们宁愿规模小一点,也不想损坏公司名声。”此外,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群航也撰文指出,他非常担心,分级基金是否会因为规范和风险发现与防范得不及时、到位,而最终被少数基金公司、少数机构投资者玩死。一些投资者评论道,“这些手段就是圈钱套利,这辈子再也不会碰这家公司的基金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