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需为虚拟经济服务好
- 发布时间:2015-04-13 00:30:33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张利静
金融创新不断,是顺应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风险敞口。在此背景下,新的市场需求应运而生,向市场提出了管理虚拟经济风险的课题。对期货公司来说,金融市场的创新红利开始逐渐显现。
完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
资产证券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加速,市场改革步伐加快,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同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市场对于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对冲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底全球衍生品市场的名义市场规模在650万亿美元左右,而全球期货市场规模仅是全球OTC衍生品市场的1/10。OTC衍生品的范畴中,5%是商品及其他相关产品,即商品衍生品场外市场规模在30万亿美元左右。
反观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利率期货、汇率期货正在推进,期货场外衍生品市场刚刚起步,在两大规模客观的领域,国内份额几乎为零。相应地,国内衍生品研发及风险管理经验最为丰富的期货公司一直以来被局限于“小期货”视野,深耕场内商品期货及产品资源有限的金融期货。
期货行业规模也一直攀升缓慢。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现有的25万户现货企业中涉足期货的仅约3500个,2600家上市公司中开展期货保值的低于100家。投资者结构组成情况为:79.52万自然人(占97%),法人27.4万(占3%),50万以上自然人客户资金占比87%,持仓量89%,交易量70%,300多家基金专户参与商品期货市场,市场客户权益2715亿。
“期货公司是小行业,大市场(高成长性市场),发展至今,从业人员3万多人(其中IT人员10%),四家交易所,40多个品种,涉及20多个产业链。”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在不少老期货人的意识中,为实体经济服务是期货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宗旨。而如今,随着市场创新不断、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推进,虚拟经济面临的风险空前多样化。衍生品市场为金融机构等虚拟经济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为其服务也是期货经营机构发展自身的重要条件。在混业加速的大金融背景下,期货公司可以通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扩大其对冲基金、量化投资及其他财富管理与风险管理紧密结合的平台,通过提供外包服务等方式,在行业中以细化的本业为突出优势。
某思维活跃的期货公司高管表示,中国期货公司相对其他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等,属于体量最小的金融机构。这与中国金融业高速发展的状况是不相符合的。而在当前创新不断的形势下,传统金融企业的优势也正在消失,比如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和垄断环境发生改变,互联网金融时代,所有的金融机构都面临着风险和挑战,这种挑战必须想方设法地利用金融工具来解决客户的成本问题、风险问题、资产管理问题等综合金融服务。“这就需要有高度的整合,尤其是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通过高效的金融工具打造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模式,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他认为,明确将期货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一部分,与股权、债券等市场并列,且与建设“风险管理功能完备”的资本市场这一目标相呼应,进一步拓展了期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综合金融类公司迎头赶上
行业环境的改变倒逼着期货公司要拆掉思维的墙,勇敢走出去。
在经纪业务、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业务等许可业务范围之外,值得探索的还有场外衍生品业务、跨境业务、做市商业务、基金销售业务等,更加多元化、综合化、跨界化,这是金融服务领域跨界、混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
监管办法支持期货公司依法进入证券交易、银行间市场、机构间市场等各类合法交易场所开展衍生品及相关业务,拓宽期货公司自有资金使用范围,进而通过市场化的竞争,逐步形成综合性、集团化的集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经营机构。
券商系背景期货公司在混业形势下的明显优势不容置疑,而拥有综合金融平台资源的期货公司也似乎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倾向综合发展的公司,可发展的方向有现期现货结合、境内外结合、场内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途径。而通过股权改革、债权融资等方式改变公司股权结构和资本金充实度也成为不少传统期货公司的选择。
美国期货市场经验显示,投行背景的全能型金融服务公司大行其道的同时,一些凭借以场外衍生品市场为核心的期现兼营模式的公司如亚达蒙、富士通等公司也长期名列行业前二十。公司形式与业务内容密不可分。
时代在紧逼创新的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条件。例如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期货经营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金融工具“成本低,效率高,覆盖面广”的优势,优化成本收益比。
“目前期货公司基本上是红海浮沉,如何驶向蓝海,首先需要公司脱离同质化竞争的速度与能力,其中资本的力量也不容忽视的。期货公司业务属性将由轻资本业务向重资本业务进行过渡,对资本金充足性要求显著提高。”上述业内人士称。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