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9日 星期天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寻求利率下行的新途径

  • 发布时间:2015-02-11 00:31:10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陈炳才

  当前,我国市场利率相比国际水平较高,降低利率是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否则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甚至会增加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然而,201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不对称降低存款和贷款利率后,市场利率并没有出现下行趋势,银行间市场利率在2014年12月份反而上升。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没有降低存款利率,而是上浮到顶,贷款利率同样如此。

  央行首次降低利率以后市场利率没有下行,原因复杂,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首次降低利率,在存款竞争背景下各商业银行都选择把存款利率上浮到顶,但如果第二次乃至第三次降低利率,每次都是降低存款和贷款利率0.25%,商业银行继续上浮存款利率就意味着上浮了20%-30%,商业银行应不会这样做。目前我国消费物价下行,2015年1月消费物价上涨0.8%,预计全年在1.5%以内,目前存款和理财名义年利率4%-5%,实际正利率太高,如果央行连续降低利率以后,市场利率下行也将是必然现象。

  当然,目前市场利率没有下行,也在于商业银行降低利率压力较大。首先,存款准备金的利率损失,商业银行需要弥补。目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在19.5%左右,小型商业银行在12.5%左右,如此高的准备金率,得到的利息只有2%不到,而银行支付给存款人的利率至少在3.3%。商业银行在存款准备金上的利率损失,期望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来弥补的条件不成熟,必然要通过贷款拿回来。

  其次,商业银行进行理财和信托等表外业务产生的期限错配,会增加资金拆借需求,推高拆借利率,也会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中央银行通过常备借贷便利融资给商业银行,表面上看其利率比拆借市场低,似乎是在引导利率下行,但其实质效果依然是提高利率。因为存款准备金本该偿还给商业银行,现在不仅不偿还,而且要求商业银行通过资产抵押获得资金,商业银行被迫增加资金成本,也必然会提高利率。

  再次,目前银行争夺存款和理财,利率都远高于政策设定的存款利率,理财利率基本是均衡利率,以行政手段降低利率,对理财等利率难以产生引导作用。

  最后,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银行因企业偿还困难和担保资金链条断裂形成的风险上升,呆坏账比率提高,这也要求银行维持较高利率,以弥补风险。

  面对当前的形势,货币政策确实为难,但也存在着多种选择。

  一是将央行降低利率与市场降低利率相结合。央行可继续降低利率2次,每次0.25个百分点,同时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全部存款利率交由商业银行确定,央行对存款、贷款利率给出指导价格。由于目前短期理财利率超过3-5年的定期存款利率,一旦放开存款利率管制,资金就都会趋向短期理财,理财资金供给增加,利率必然降低,市场利率也就会出现下行。在这个背景下,商业银行自身会考虑期限错配的风险。

  二是要用好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应该继续降低,至少需要2-3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有人担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会使资金走向股市、房地产而不是实体经济,其实这种担心没有必要。股市有其自身的特殊运行规律,目前股指期权和注册制的推行,对股票价格将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就房地产来说,由于房地产供给已经远远大于需求,而且房产税的开征、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特大城市的人口控制和城镇化建设过程较长等,将有效抑制房地产价格再次暴涨。总体说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后,资金会更多流向实体经济。如果在企业债券发行上进行制度改革,实行更加便利的制度,让债券市场发展超过股票市场发展,就可以起到预期的作用。此外,在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和个人持有外汇意愿增加,央行外汇占款趋向减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际是冲抵人民币流动性的减少。总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不会产生不良效果,而且会引导利率下行。2月5日央行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效应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是放开企业外债管制。允许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借用外债,或者在境外发行债券。目前,我国短期外债总规模在7000亿美元左右,大多是贸易项下的延期付款类等贸易融资,真正借用外债和发行外币债券的规模有限。考虑到短期外债规模的风险有限、可控,建议部分放开外债管制。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制定《企业外债管理办法》,允许具有连续创汇能力、盈利能力的企业,在经过审核以后,进行境外借款和境外发行外币债券,企业境外借债规模不超过其创汇和盈利能力的30%。允许企业借用外债,可以减少企业对人民币资金的使用,间接推动人民币利率下行。

  四是进行金融创新。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国际和国内市场也在趋向顶峰,市场竞争充分,今后的物价将趋向稳定乃至下行,实体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趋向下行和稳定,继续依靠货币信贷政策来支持实体经济高增长的思路可能不太适用,否则银行会承担巨大的不良资产风险。最好的出路在于增加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让资金风险由社会共同承担,利益共同分享,这需要金融政策创新。

  货币政策的未来重点是增加流动性,而不是增加信贷总量,这需要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首先是存款资产的凭证化和转让,即所有存款凭证化可以转让、交易和质押,而且要便利,建立存款凭证交易系统,让存款凭证与国债、企业债一样,完全可以自由交易。其次是贷款资产的凭证化、交易化乃至证券化,每笔贷款资产凭证与存款凭证、债券一样,也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转让、质押,乃至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创新了金融产品,市场资金就会成倍增加,这比降低存款准备金的效果要更好,其降低利率的效果也更快。最后是探索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合作。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非只有信贷,也有股票、债券等。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应该与产业资本合作,可以相互投资、相互持股,或者把债权股权化、红利化。中国交建公司与巴西国家开发银行合资成立投资公司,发挥各自的优势;日本的企业和银行相互持股,相互共生共荣。但是,这种模式在我国国内行不通,需要改革,即允许银行持有企业的股份、投资企业,甚至组建合资投资公司。允许银行将债权转化为股权,或者转化为分红的资本,这需要将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企业改革结合起来考虑,包括对银行监管理念进行改革,让银行成为真正的企业乃至投资人。银行债权可以转化为股权、红利,银行的资金成本对企业来说,也会大大降低。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