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市场 任重道远
- 发布时间:2015-02-02 00:30:41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目前国内基差交易越用越频繁,主要是大型油厂在推动,贸易商和终端消费环节也逐步接受该模式,不过更多是大型贸易商和饲料企业。”我的农产品网总经理朱喜安认为,油厂是最希望推动这一模式的群体,因为该模式有利于其大豆压榨的套保。然而,下游企业目前尚处于被动地位,特别是对于中小型饲料企业和贸易企业而言,因对该模式仍不熟悉,所以期货点价风险较大,且基差交易本身对交易量有一定要求,这将不少小型企业拒之门外。
卓创资讯豆粕分析师于洋也表示,对期货工具的猜忌心理是妨碍企业深入开展基差交易的重要原因。“在美国,一个普通的农场主就能够娴熟地运用期货工具。但是在中国,仍有不少企业将期货视作洪水猛兽。”
其实,通过基差定价进行交易的风险管理方式在英美等成熟市场国家已经得到广泛运用。据悉,较普遍的基差定价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最早在新奥尔良港口订价中使用,后来逐渐推广到内陆各地。在发达国家,现货市场已形成一个完全套期保值的市场,包括农民、产地收购商、国内贸易商、出口商和进口商在内的所有现货市场参与者,都在期货市场参与套期保值。由于基差有明显的季节性,易于判断,通过转卖基差,贸易商的主要风险转变为对手信用风险,而不再直接承担价格风险,利润因此得到锁定。
朱喜安进一步指出,具体品种而言,在国际上,农产品和有色金属的基差交易已相当成熟,特别是大豆、菜籽等油脂油料品种基本都以基差点价进行交易。由于CBOT、LME和ICE等交易所在相关商品领域定价权有重大影响,未来中国基差交易和点价模式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在大宗商品领域,基差交易是一个大趋势。
有学者研究表示,在一个成熟的期货市场上,现货与期货无论从认知上还是价格体系上,都不应存在人为的割裂和本质的区别,期现货只是同一标的物在不同时间阶段的表现形式。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期货市场的发展需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在完善国内市场的同时努力建设区域性国际市场,进而建设成为全球性的期货市场,以争取全球产业定价权。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