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方研究与实战并轨需引活水
- 发布时间:2015-02-02 00:30:35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马爽 实习记者 张利静
期货研究价值的讨论已是老生常谈,市场对期货公司卖方研究工作的质疑声音也一直存在——“中听不中用”。期现结合大前提下,基本面研究的重要性自不必说,部分公司的“私人定制”研报也颇受追捧。期货卖方研究到底价值几何?对此,金鹏期货研究所所长张晓磊博士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中国证券报:目前,国内期货研究工作在实际应用中遭到一些质疑,在您看来,期货研究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晓磊:整体而言,期货市场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集中在大宗商品价格体系研究上,实际价值体现在为实体企业服务的过程中。
期货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很多,对于市场参与者的价值也不尽相同。从期货市场的功能来看,相关的期货研究内容所具有的价值更加明显。
首先,期货市具有两大基础功能,一个是价格发现功能,另一个是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功能。价格发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制定过程,以及价格信号对商品供需引导的过程中。现阶段,很多学术领域的研究文章都集中在此方面,主要研究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不同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通过对市场的观察与检验,揭示不同市场价格间的内在联系,为现货生产、流通提供了很多科学的证据和方法。
套期保值功能则主要体现在为现货企业提供风险规避的服务中。此方面的研究更多是在价格发现基础上进行的应用延伸,为实体企业提供风险规避的工具,解决具体的商品价格管理问题。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由期货公司为企业服务过程中完成的,主要问题是从企业中来,解决的方法和思路依赖价格发现功能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关键环节。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期货卖方研究与实战操作脱节的问题?
张晓磊:从现阶段的国内高校期货相关课程设置和相关论文成果来看,国内期货研究水平已与国际水平接轨,研究工具和方法也与国际水平同步,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严重的断代问题。很多有价值的、被国际市场普遍应用的先进手段与方法仅仅在国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未能顺利有效的进入实际的应用环节。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期货市场的研究环节和应用环节脱轨。学术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来源于高校,随着国内外研究的逐渐接轨,国内高校掌握了最先进的研究方法,集中了国内顶尖的研究人才,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突出进展,成为期货研究先进技术和方法的拥有者。而国内期货市场的需求方主要是实体企业,以及为企业直接服务的期货公司,实际需求方对于期货先进方法的研究和人才积累相对薄弱。在期货实战应用过程中,庞大的需求市场和完善科学的理论供给不能有效结合,路径问题成为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之间的绝对瓶颈。
中国证券报:与其他金融领域卖方研究相比,期货领域的卖方研究的优势和劣势何在?
张晓磊:与券商等规模与实力较大的金融机构相比,期货研究人才匮乏的短板非常清晰。国内高校对于期货市场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但承载着这些知识的主要载体,即高素质的高校人才几乎百分之百地进入了券商等大金融机构,而规模较小的期货市场,实力较弱的期货公司,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在技术为王的现代金融市场上,人才与技术的“马太效应”明显,越是实力雄厚的公司人才越集中,技术越先进,发展越快。在这样的尴尬境况下,期货公司的卖方研究基本上没有优势可言。
中国证券报:期货卖方研究的价值该如何进一步体现?
张晓磊:期货市场对于市场的功能体现已得到普遍的认可,现阶段国内的主要问题不是研究水平问题,而是理论转化成果中路径堵塞的问题。继续解决的应该是如何引进活水,如何吸引承载着先进技术的人才进入期货行业,并留在期货公司为切实需要服务的企业服务。要完成这样的目标,首先,从市场角度看,应该更加广泛的普及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问题沟通与技术合作。其次,在人才引进上,期货公司应该花更多的精力想办法加大人才培养与积累,提升自身水平。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