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留住基金经理
- 发布时间:2014-12-27 00:30:55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张昊
截至12月23日,本年度离职基金经理人数已达202人。即使是事业部制、合伙人制等行业创新不断,公募基金人才外流趋势依然难以逆转。近期,以上投摩根和中邮基金为代表,公募基金为了留住基金经理又祭出新招,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近期有媒体报道,上投摩根将拿出超亿元公司自有资金,推行种子基金计划,这在公募基金业内尚属首家。种子基金计划核心目的是为了成为公司内部的人才孵化机制和新业务培育机制。上投摩根表示,公司有意愿的投研人员(包括基金经理、研究员、分析师等)均可按自己的投资策略建立投资模型,然后申请进行种子基金模拟电脑操作。试运行一定时间段后,公司将对其期间的运行进行绩效考评。一旦被认可,公司将拿出自有资金,在合法合规框架下,设立种子基金产品,投研人员也可根据自身意愿投入个人自有资金。
无独有偶,中邮基金近期也创新推出新的管理制度。中邮基金此前在公司内部发布《关于成立基金经理投资工作室》文件,今年10月,以明星基金经理任泽松打头的投资工作室就率先成立。任泽松投资工作室目前共计4名成员:2名基金经理和2名研究员。任泽松投资工作室有非常大权限,工作室可以随时向公司提出人员配置需求,甚至以工作室名义单独招人,产品设计也以工作室需求和意愿为主,工作室会结合自己对股票市场判断及自身擅长投资领域,向公司提出产品设计规划,公司产品设计部门和相关部门全力配合。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认为,目前公募基金投研人才流失的现实问题日趋严重,不仅基金公司间人才持续地跳槽,并且私募等对公募投研人才的争夺、分流也越来越激烈,公募基金要长期留住人才不仅要提高薪资待遇,还要在机制上给予优秀人才发展空间与其共同成长壮大。同时也要注重不断地培养更多人才,扩大基数。
那么,拿什么留住基金经理?事业部制、合伙人制曾被业内人士寄予厚望,但目前来看,这类制度创新将取得何种成效还有待评估,而没有采取这些机制的基金公司如何留住基金经理也是一个更加现实的课题。
有太多原因来解释公募基金经理为何喜欢“奔私”。更诱人的激励机制、更灵活的交易机制、更轻松的人际环境,似乎制度上创新还难以解决这些根源性难题。对于那些管理资产数千亿元的大型公募基金公司而言,保持业绩中庸似乎既是结果也是动机。深圳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甚至坦言,既然成长股不适合大型公募投资,那么侧重低估值蓝筹股就是公司必然的选择。
那么问题就变成如何留住优秀的选股型基金经理。至少从目前行业现状看,这一难题依然无解。这一问题背后是公募基金话语权下降,随着产业资本和私募势力崛起,公募基金像2007年那样掀起蓝筹泡沫似乎已成为历史。而公募基金整体业绩平庸化似乎与市场稳定器期许并不相悖。这是一个新的市场常态,公募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似乎不是如何留住优秀的基金经理,而是如何留住合适的基金经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