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技术突破才能弯道超车
- 发布时间:2014-11-27 00:30:31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今日视点
Comment
□本报记者 刘兴龙
工信部日前披露,全国试点城市2013年以来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86万辆,仅为2013年至2015年目标量的11.49%。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应用尚未成熟。然而,在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热不断升温,车企也出现低价竞争现象。在缺乏市场基础的情况下,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于追求规模扩张,大干快上,容易引发新一轮汽车产业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措施。《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于7月公布后,涉及电价、税收、目录管理等政策相继落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3.9倍和3.8倍。同时,地方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投资规模迅速膨胀。
政策推动和地方投资虽然可以短期刺激产销量增长,但消费者的需求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按照申报计划,2013年至2015年,39个推广应用城市(群)将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3.6万辆,但截至今年9月,完成的推广量仅为目标量的11.49%。河北省、西安、成都等近20个城市和地区的完成比例低于10%,长春、哈尔滨、兰州、海口等6个城市和地区的新能源车推广完成比例为0。
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制约因素包括配套设施不足、安全问题及技术不成熟等。令人担忧的是,新能源汽车推广过于重视数量化指标,导致车企低价竞争,地方投资也出现畸形化发展的趋势。
最近开幕的广州车展首次设立单独的新能源汽车展馆。展会显示,相比于特斯拉Model S、宝马i3等国外车企产品,国内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普遍缺少叫好又叫座的产品,量产车型补贴后售价集中在10万元以下。国内车企低价竞争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推广数量指标的压力。受地方扶持和补贴因素的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销售的地域性十分明显,低价车型可以迎合当地推广数量的要求,地方政府也利用公车改革、公共交通采购等非市场化渠道消化指标压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比传统汽车工业制造难度更高,技术研发、产品安全和指标测试等资金投入更多,国内汽车企业如果延续低端规模化的发展方式,将很难实现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更值得警惕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面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风险。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应用和更新不断加快,涉及动力电池材料、车身轻量化、车联网等诸多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现有的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以及生产流程将迅速更新,而许多大规模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地方城市不具备汽车工业基础,也缺乏新能源汽车技术储备,单纯追求项目投资和产值规模可能埋下产能过剩和技术淘汰的隐患。
政府扶持政策是新能源汽车在初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产业只有回归市场导向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应遵循重质轻量的原则,摒弃数量化指标的考核体系,在市场导向基础上,借助技术突破,才真正能够实现“弯道超车”。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营造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产销量增长应以市场化应用为导向。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速解决困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汽车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工艺进步等手段提升新能源汽车性能,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新能源汽车准入资格应逐步放开,在生产和商业模式等环节,鼓励更多资本进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竞争。另一方面,应促使地方政府通过开放市场增大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尽快破除地方保护,取消地方补贴目录,让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更加公平、合理。同时,避免地方政府以“当地建厂”等形式设置隐形门槛,建立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采购和招标体系,鼓励汽车企业在公车改革、公共交通采购等领域的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