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产证券化有望快速发展
- 发布时间:2014-11-17 02:22:34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李超
多位机构人士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评级机构穆迪合办的“SAIF金融E沙龙——影子银行与资产证券化”会议上表示,国内的资产证券化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空间较大,未来几年或将取得较快发展,但仍存在资产收益率低、审批时间长等问题,影子银行的去杠杆化也带来风险。信托业发展中刚性兑付等问题可能进一步暴露,但总体而言风险可控。而企业长期融资的需求可以通过尝试发展中长期的债券市场解决,保险资金和养老金在其中可以发挥长线资金的作用,解决银行贷款存在的期限错配等问题。
资产证券化发展空间非常大
中国工商银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毕明强表示,国内资产证券化仍处在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只要银行愿意做,政策和市场环境允许,发展的空间非常大。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在业务模式和资产组合方面高度同质化,普遍有动力去做信贷资产证券化。
毕明强表示,目前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一些障碍。收益方面,国内贷款资产的收益率普遍较低。审批方面,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周期较长,银行管理成本较高,可能会因此错过好的定价窗口。此外,在配套政策、制度、法律环境方面,国内有很好的可做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但抵押资产的变更登记不够方便,还涉及到税务、法律等问题,都需要有完善配套的过程。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霄岭表示,中国银行业补充资本的压力较大,资产证券化以后会有比较快速的发展。但发展障碍较多,包括目前国内缺乏大的机构投资人、监管套利等问题。而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也会影响资产证券化。
张霄岭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与欧美的影子银行的区别正在缩小将成为趋势。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已经出现了某种结构的去杠杆化,实际速度大于整个信贷体系的去杠杆化过程,这一必然过程也带来很大风险。
信托业风险总体可控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张春表示,近年来中国的信托企业和产品发展增速很快,此类信托产品的风险有所增加,总体而言风险可控。
张春认为,之所以信托公司以及一些影子银行还存在,是因为中国缺少长期的债券市场,很多企业所需要的长期融资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银行解决,但银行出于资产和负债匹配的考虑,一般以提供短期贷款为主。企业过度依赖银行、理财产品等融资渠道,都不是治本的办法,要解决直接融资问题,还是要发展中长期的债券市场。
张春表示,在固定利率市场当中,不应该有刚性兑付,定价应该更加精确,这是解决国内信托公司问题的根本所在,而且未来信托公司也许应该不去做太多的固定收益产品。
在丰富中长期融资渠道方面,保险等长线资金已经被关注。张春表示,银行和信托的错配风险,可以通过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进行对冲。保险资金和养老金投资规模做大后,无论是购买债券还是做股权投资,都可以较好地满足企业长期融资的需要,二者对于解决中国企业融资结构调整、期限错配等问题将有重要影响。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