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粮食银行:从信用入手去“旧疾”

  • 发布时间:2014-09-29 00:30:45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作为金融系统一方的期货行业,始终在思考,如何利用期货市场特有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更好地更多元地服务于三农。

  近年来,订单农业在粮食主产区悄然兴起。“手中有订单,种粮心不慌”,订单农业拉近了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距离、期货与农业的距离,使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但随着实践的深入,旧有的订单农业模式弊端逐步显现。

  上述银河期货人士总结认为,弊端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农民怨,合同兑现不容易”、“企业苦,单方毁约经常发生”、“政府难,服务角色不好演”。

  一方面,由于订单农业的不规范操作和农村“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制约,在“订单农业热”的背后,许多农民饱尝了农业订单中“水赁”和毁约的苦恼。

  而另一方面,企业也十分苦恼,“农户单方面毁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有的农户在农产品收获季节,看到别人的收购价格高于自己和企业签的订单价,而图眼前利益,单方面毁约,将农产品卖给其它收购商,使企业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而政府部门夹在农民和企业之间,左右为难,难以把握跷跷板两端的平衡点。

  归根到底,“信用问题”是旧有订单农业模式弊端的根源。于是,在多方探索之下,新型订单农业模式营运而生——与期货市场结合的“粮食银行”,使这一问题有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自2013年起,中粮生化事业部和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开始在玉米品种上进行试点“粮食银行”,免费为订单农户提供粮食代储服务,目前已在吉林省多个产粮大县试点。所谓粮食银行,即依托农业企业的信用,在其提供粮食仓储和收购等传统经营业务的基础上,以农民存粮为载体,向农民提供延期点价收购、短期融资和存粮价格保险等一系列保值、增值服务。

  国家粮食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国从2008年开始试点“粮食银行”,截止到去年6月,通过对全国十余个省、两百多家企业开展“粮食银行”业务的不完全统计,该业务已累计经营粮食1200万吨,带动农民增收12亿元,但现实的问题是农民履约率低,企业风险承担较大。而期货,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在大商所推动的新型粮食银行中则显示了自己独特作用。

  “如果价格上涨,‘粮食银行’收购成本增加,且可能出现粮农‘挤兑’现象。如果价格下跌,‘粮食银行’要按承诺补偿粮农价差,而且仓库存粮也面临跌价风险。此外,粮食存储时间越长,承担的费用和损耗就越大。”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作为“粮食银行”业务的实践推动者,中粮集团生化事业部总经理佟易认为“粮食银行”业务的开展离不开期货市场的保驾护航。“无论涨价,还是跌价,我都可以通过期货和保险来进行风险管理。我们通过‘粮食银行’为农民保护价格,大商所给我们提供交割库进行收粮,提供期货、期权抵抗价格波动风险,保险公司给我提供粮食保险,政府再给我一定的补助,最终形成风险管控的良性机制。”在佟易看来,这是一个完美的“粮食银行”经营方案。

  “‘粮食银行’能够把农民闲散的粮食集中起来进行存储管理,再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规避,实际上为农民参与期货市场提供了一个渠道,也建立起一个风险隔离带。”中国国际期货董事总经理王红英表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