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金融体系需全面改革

  • 发布时间:2014-09-19 00:30:40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证券报:我国经济进入改革转型期,您认为金融体系需要进行哪些大的改革?对整个投融资体系改革有哪些建议?

  刘胜军:金融领域的主要问题是过度管制导致的金融压抑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目前金融领域已积累了较大金融风险,应抓紧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其重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消除价格扭曲和利率双轨制,这是整个金融改革的核心。由于银行贷款利率较低,成为价格被低估的稀缺商品,国企和地方政府能够很容易地获得价格低估的贷款,对于贷款产生过度需求,真正需要贷款的中小企业反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二是打破银行的行政垄断,允许民资进入银行业,不应该对民营银行成立实行审批制、额度制,应该明确进入标准,让民营银行进出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三是IPO注册制改革,让市场的力量取代行政审批。

  对整个投融资体制改革而言,我的建议是:一是减少政府直接投资,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应由政府进行规划,引导市场力量进行投资;二是打破一些行业的行政垄断,对部分行业实行牌照拍卖,对所有制一视同仁,改善投资质量;三是减少政府部门对投资项目的审批,减少行政壁垒,减少国企与民企的不公平竞争,让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四是要减少对企业融资的限制,让融资成为一种企业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中国证券报:利率双轨制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何种影响?如何缩小影子银行利率与商业银行利率之间的差距?

  刘胜军:长期存在的“金融压抑”,突出表现为利率管制。银行利率低估,意味着存款人补贴借款人,鼓励了企业从银行借款、过度负债的冲动。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下,已经出现了 “利率双轨制”:国企与地方政府可以以较低的利率(5%-10%)获得银行贷款,而大量民营企业不得不以高利率从影子银行系统融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与影子银行的急速膨胀,已经成为威胁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

  货币超发与融资难并存的奇特现象,表明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一方面是大量的资金没有好的投资去向,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无处融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作为资金融通中介的金融体系存在梗阻、扭曲与错配。金融体系的竞争不够充分、创新能力低下、交易成本太高、所有制歧视显著。

  利率双轨制的形成,根源于金融权利的不平等,而金融权利的不平等又来自于金融体系的过度管制,特别是利率管制和所有制歧视,需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鼓励民营银行发展、鼓励加大金融创新。

  中国证券报:利率市场化应当分哪些步骤实现?目前还存在哪些现实困难?

  刘胜军:利率市场化是实现“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必要举措。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建议第一步应抓紧推动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建立金融机构市场化的退出机制。事实上,存款保险制度已经在推进的过程中。

  实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如何引导利率是个问题。我国还没有形成好的利率、收益率曲线,也没有好的基准利率,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虽然具有一定参考性,但还没有这么高的市场地位。如何实现货币政策意图,引导基准利率还需要时间和经验来积累。

  此外,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是市场主体是理性的,而我国市场主体中的国企、地方政府是缺乏预算硬约束的,地方政府官员的任期原因,导致对利率高低敏感度差。国有银行存在政企不分的情况,有时会因为政治目标而做出不利于银行经营的贷款行为。如果市场参与的主体没有改观,利率市场化或许难以起到理想效果。建议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国有企业应改善经营管理方式,地方政府应重视财政预算的约束力,国有银行也要减少不理性的行为。

  中国证券报: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实施利率市场化会对各类市场主体带来哪些风险和挑战?

  刘胜军:我认为会带来四方面的挑战:一是实行存款保险制度,比如存款保险以50万元为上限,可能会引发存款竞争,储户会分散存款,将大额存款放到大银行,将对中小银行形成冲击;二是对利率市场化之后的金融创新、竞争压力和利率波动管理能力的考验,存款利率突然升高可能会让管理能力不强的银行出现亏损,这需要时间来适应;三是利率市场化之后,如何形成央行能有效调控的基准利率,这是对宏观调控能力的挑战;四是目前从银行利率管制受益的国企、地方政府等,在利率市场化之后,要承担更高的融资成本,国企失去低成本的融资后,经营压力将大幅增加,而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加重,这可能会导致银行不敢放贷情况的出现。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