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新兴产业并购谨防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 发布时间:2014-09-05 01:17:11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万晶

  资本市场向来不缺热闹故事,今年以来涉及影视、游戏、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并购重组更是热点。传统行业上市公司遭遇发展瓶颈,借并购谋求转型乃便捷途径,有助于提升市值,然而众多上市公司蜂拥而入,逐渐演变为群体狂热,推高热门行业资产估值泡沫,过于激进的跨界并购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在并购热潮下,上市公司需为全体投资者负责,防止利益输送,避免因短期利益驱动追逐热点,投资者则需擦亮眼睛,切忌盲目跟风炒作。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作为并购买方完成并购交易的案例超过650个,涉及上市公司近480家,传媒娱乐、软件、医药成为并购热门行业。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偏高背景下,上市公司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优势进行产业并购,有助于提高并购效率,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双赢。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通过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入资本市场,也是一条快速融资路径。

  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经过市场炒作而放大,快速膨胀的财富效应吸引更多公司涌入,群体性并购狂热使热门资产估值泡沫越吹越大。在并购火爆时很难判断交易价格是否明显高估,未来过于激进的盈利预测如果无法兑现,收购的资产反而可能会成为上市公司拖累。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约有三分之二的并购重组交易溢价率在100%以上,还有部分公司收购轻资产公司时溢价率超过1000%。个别新兴产业标的公司甚至出现漫天要价的情况,为获更高估值对价,这些标的公司常常会做出惊人的业绩承诺,动辄业绩增长“翻倍”,实际业绩能否达标存在极大隐忧。一些实际上处境不佳、不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热门概念公司,不排除在被收购后无力兑现业绩承诺。

  今年以来,已有37家上市公司发布关于业绩补偿的公告,同期有相关业绩承诺的公司共计113家,未完成业绩承诺的公司占比约三分之一,即在每三家收购的标的公司中就有一家在2013年度未能完成业绩指标。尽管有部分对赌方履行了补偿承诺,但标的公司质量未达预期,损害的仍是上市公司利益。甚至有些标的资产业绩不达标,对方又没有能力履行业绩补偿,最终只能通过沟通获得投资者谅解并调整补偿方式。

  也不乏有些上市公司并购新兴产业出于市值管理或短期利益驱动,意在通过并购新兴的高估值企业,更大幅度提升自身在A股市场估值,以达到资本运作目的,甚至不乏利益输送的情况。这些上市公司付出的高收购成本最终将由投资者埋单。

  在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屡屡上演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的闹剧,热门概念炒作掀起泡沫后,实际上并未能诞生真正的行业巨头。2000年涌动过互联网投资热,当年多少热门股到如今早已风光不再;之后众多上市公司涌入基因概念,多数投资也打了水漂;2006年后掀起的转型房地产热潮,而今不少公司又面临再转型的困境;转型矿产资源的上市公司,不少已戴上ST的帽子。

  并购新兴产业后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能否相互融合,规模扩张和业绩增长能否达到预期,才是评价并购成败的核心。一旦无法达到预期,甚至因排异出现“无法消化”,将导致并购双方两败俱伤。不得不提醒,在二级市场热炒新兴产业并购概念时,投资者需增强对新兴产业的研究,对新兴产业的前景与风险有客观评判,对上市公司并购动机进行理性分析,切忌盲目跟风炒作,避免自己成为泡沫最终埋单者。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