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转型需摆脱“盖章”思维
- 发布时间:2014-09-03 00:56:19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今日视点
Comment
□本报记者 刘夏村
转型已成为信托行业“绕不开的话题”。不过,在目前的一些创新业务中,信托公司仍只能扮演“跑龙套”的尴尬角色,尚需摆脱以往的“盖章”思维,谋求更深刻的业务转型。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信托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12.48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8.48万亿元,占比为67.99%。在单一资金信托中,通道类业务占大多数,以银信合作通道类业务最为常见。由于银信合作通道类业务通常由银行主导、银行兜底,信托公司所承担的风险较小,工作较少,甚至连尽职调查都直接采用银行的,被戏称为“盖章业务”。这类业务费率相对较低,但可以利用规模取胜。随着信托管理规模扶摇直上,信托公司凭借这类业务亦曾“大赚快钱”。
不过,相关监管政策趋严及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计划等“竞争者”加入,使银信合作通道类业务费率由几年前的千分之七降至当下千分之一点五左右。2013年,麦肯锡和平安信托联合发布的报告认为,信托公司通道类业务将在五年内趋于消亡。对于信托公司的另外一项核心业务——私募投行来说,由于国内金融环境变化特别是融资体系完善、宏观经济进入下行通道、资产管理泛信托时代到来等因素影响,从长期看,这类业务的市场基础日渐萎缩。
在这一背景下,转型成为信托业近两年关键词,一些信托公司或推出自己的创新产品,或参与到创新业务中。不过,就是在一些被视为信托公司转型的业务当中,信托公司仍未摆脱“跑龙套”的尴尬地位,在很多方面与传统意义上的通道类业务缺乏本质区别。例如,利用信托公司制度优势从事某项业务;在具体业务中承担职责相对较少、风险亦相对较小;费率较低,依靠规模取胜等。
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例。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这类业务由银行主导,信托公司只作为SPT承担受托人职责,技术含量和风险小,费率也不高。由于目前相关信贷资产不多,参与业务竞争的信托公司越来越多,已呈“狼多肉少”局面,以至于信托公司开始大打价格战,费率由一年前的千分之几降为现在的万分之几。
从理论上讲,信托公司可在这些创新业务中承担更多职责,管理更大风险,从而提高业务附加值。不过,目前信托公司甘心在这些业务中“跑龙套”,也有其苦衷,特别是项目和资金“两端在外”使其参与相关业务时颇受掣肘。信托公司内部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多数信托公司前台业务团队承担业务较综合、涉及面广,但专业程度不高,在相关领域主动管理能力较弱;二是在经营考核压力下,信托公司对创新业务的投入较少,一些信托公司创新研发部门甚至仅有一两个人。
实际上,谋求转型虽已被视为必然,但信托公司在创新业务中由“龙套”上升为“主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包括:在信托公司内部建立创新风险容忍机制,争取公司管理层与监管机构的认可与支持,为开展创新业务提供较宽松环境;在业务团队考核中建立创新业务考核指标,激励前台业务团队开展创新业务;引进和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与发展战略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提高相关领域主动管理能力。这一切行动的前提,是信托公司要摆脱以往“低风险、低费率,以量取胜”的“盖章”思维,愿意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管理风险。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