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石拍卖考验田黄市场
- 发布时间:2014-08-30 01:43:24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萧蔷
2014年春拍,田黄的辉煌时代不再,整体行情量价齐跌,藏家感到阵阵寒意:“前两年寿山石特别是田黄的价格被炒得太高,或许这是田黄疯涨一轮之后的回归。”
圈内人言,整个印石门类拍品今年春拍的流拍比例比以往大大增加,成交价也偏低。这一季几大拍卖行没有出现非常引人瞩目的重器,估计以后上品的征集也会更加困难。
去年几家大拍卖行相继推出寿山石专场,其中田黄的表现尤其抢眼。西泠拍卖 “印石三宝”专场上拍出田黄石35件,成交33件,总成交额达3268.3万元。一枚重34.5克的林清卿作田黄石云纹薄意扁方章以517.5万元成交,以每克15万元刷新了田黄单克成交纪录。
都说“一两田黄十两金”,但是金石鉴定家袁慧敏认为,田黄价格按克计算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误区,只有真正传承其中的文化内涵才更有价值。
“石帝”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印石中有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四大国石,四大国石以寿山石为首,而寿山石又以田黄为瞻。田黄是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作为印章石材中的极品,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只在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两朝均被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和摆件,故田黄石又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
相传乾隆曾做一梦,梦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石头和“福寿田”三个字。一位闽籍大臣给他“圆梦”,玉皇大帝赐的一定是产于福州寿山的田黄石,这正合玉皇大帝赐书的“福寿田”三字。乾隆从此就在行祭天大礼的时候在祭桌中央供上了田黄石。
田黄石与清帝的结缘并不止于此。咸丰在热河行宫托孤时,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这枚“同道堂”印章由时为皇子生母懿贵妃的慈禧掌管。正是这枚田黄石印章帮慈禧逐渐掌握了最高权力,由此慈禧对田黄敬畏有加,田黄便成了权力的象征。清末官场权贵敬石成风,以求田黄护官为幸。末代皇帝溥仪被撵出紫禁城的时候,将一件田黄“三连章”印玺缝在棉衣里带出宫。1950年溥仪把它捐献给国家,在其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多处提到该印章是乾隆的宝贝。
田黄三连章至今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曾是乾隆爱物,由田黄石雕成的三枚印章组成,三枚印章由链条相连,印文是“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和“乐天”,后两句出自《尚书》和《周易》,显现其中庸和顺应天命的无为施政。
“石以印贵”。田黄石因其材质长于制印,被称为“印石之冠”。中国印章的美学价值表现在篆刻、印钮装饰和印材的品质三个方面,名贵的田黄石与印章结缘,不仅丰富了印章的审美价值,同时也使田黄自身的价值倍增。
除了品相、材质、工艺精细度之外,专家认为收藏印章还应看重文化内涵。印石的收藏价值文化附加值权重最大,例如印石雕刻者和使用者是不是大名家,工艺是否精湛,收藏章、斋馆章、谜语章的主人是否是名人名家,具有专门用途的价值高于一般名章或成语章。
2013年北京保利春拍,一代金石宗师、西泠印社发起人吴昌硕刻的“来修斋”田黄章,估价300万至500万元,最终成交价为1380万元。而在2008年西泠印社春拍中,此作品成交价为235.2万元。此印为吴昌硕为著名昆曲学者、书法家张充和的祖辈李国芝所刻。张充和所藏近现代印人印章以吴昌硕居多,此章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藏品之一。
在2012年至2013年的拍卖市场,田黄石的价格在每克8000元至10000元之间,今年田黄石的市场价格在每克1.5万元至2万元之间,收购底价达到了每克1.5万元。据保利和香港佳士得的拍卖记录显示,田黄石的价格已经拍到了每克7万元。
但专家认为,田黄有价印无价。材质和技艺固然重要,但实际上决定印石价值的应该是其文化内涵。“可惜现在原料炒得太贵,很多人囤货,根本跟文化不沾边。”
坑头溪水“泡”出来
收藏投资田黄,首要问题当然是真伪问题。据说,目前古玩市场的田黄,十有八九都是赝品,尤其是重量在100克以上的田黄,其真伪就更值得怀疑。
当前收藏界辨别田黄有三大标准,即“石皮、红筋、萝卜丝纹”,即“无皮不成黄,无格不成黄,无纹不成黄”。对此通用标准,著名田黄鉴定专家王敬之认为,这也不能绝对。“千种玛瑙万种玉”,他在福州就看到许多无皮无格的田黄,都是田黄中的珍品。
王敬之说,田黄只在福州寿山村能找到。寿山村旁有一座山叫“高山”,高山下面有一条小溪,叫坑头溪。凡是坑头溪流经的水田就有田黄的出产。这山是一座锥形山峰,在地震及风雨剥蚀过程中,一些碎石就从山上滚落到田里。是否带石皮和裂痕,各自不同。在鉴识田黄时不必死抱着“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不放,当心漏失宝贝。但“无纹不成田”是绝对的,从高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必须要经过坑头溪溪水的浸泡才可能成为田黄,田黄的“萝卜纹”就是在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浸泡中形成的。
据其分析,田黄的成色与产地分不开,有上坂、中坂、下坂之分,田黄产地又与坑头溪密切相关。一般而言,上坂出产的田黄比较通透,颜色较浅,中坂田黄温润致密,颜色鲜嫩,是标准的田黄,下坂田黄较为粗硬,颜色较深。其中中坂田黄最好,其次是上坂,下坂最差。上坂距离坑头溪的源头最近,到中坂和下坂依次有其它溪流汇入。
王敬之认为,田黄是经坑头溪水数百万年“泡”出来的。田黄的母石是产于高山的优质寿山石,在数百万年前经地震或风雨的剥蚀滚到了山下,又因水土流失被埋进土里,寿山石中的矿物成分在土壤、溪水及有机酸的蕴藏浸泡下,最终生成莹润凝腻的田黄。上坂、中坂和下坂的田黄质地的区别,与浸泡的坑头溪水息息有关。上坂坑头溪水中的微量元素过于饱和,石头被浸泡得较为通透。中坂因为大段溪的汇入,溪水所含微量元素非常适合田黄的生成,这里的田黄大多具备“细、结、温、润、凝、腻”之“六德”。下坂因为大洋溪的汇入,水中有利微量元素不足,下坂的田黄显得不够通透,色泽也差。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