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产品闪现私募信托身影
- 发布时间:2014-08-25 00:31:32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
根据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67家基金子公司管理资产达1.6万亿元,拥有“万能牌照”的基金子公司资管扩张速度惊人。然而,在这1.6万亿元基金子公司资管规模中,通道类业务占大头,真正体现基金子公司资管实力的主动管理业务并不多。在这些通道类业务中,闪现出私募、信托的身影。
私募信托成操盘者
6月爆出的万家共赢资产管理公司10亿元资管产品未投向合同规定项目,而是转入另一家基金子公司金元百利资产管理公司。但两家公司均不是直接募集方和实际管理人,实际操盘者为深圳的两家私募基金公司。这是私募借道资管的通道类业务。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目前有许多新注册的私募公司,主业已由传统证券投资改为类信托融资。这类私募在类信托业务方面经验较少,操作不规范。
除私募公司外,还有不少其他第三方借道基金子公司,如有限合伙企业、房地产基金公司等。但不论第三方是谁,基金子公司在这类项目中多充当通道角色,并不参与项目实质管理与运营。
相信投资者在市场上已经看到不少资管计划对接信托的产品。这类产品不可一概而论,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扩充小额。这类资管嵌套信托的产品,通常是由信托公司主导的,把不太好募集或需要快速募集的项目借道资管,就可以通过众多小额资金快速募集完毕。
第二种,由于信托产品有刚性兑付的潜规则,而单一资金信托没有,因此信托公司通过发行单一资金信托,再由其他信托公司或资管机构来认购,就可以避开刚兑潜规则。
8月爆出华宸未来资产管理3亿元资管产品到期没有偿还利息。该项目由华宸未来募集资金投资于国元信托单一资金信托,再由国元信托投资于湖南信托单一资金信托。所投项目因非法占用土地问题不能付息,但华宸未来、国元信托、湖南信托则三方推诿。项目决策、管理、运作人为湖南信托,华宸未来虽未参与管理,但为资金募集方。这就是信托借道资管的嵌套类业务。
第三种,信托公司揽到的不少业务由于受到监管方面的限制不能通过信托来发,很多信托公司就会把业务推荐给基金子公司来做。信托公司前期已经做好调研和风控,基金子公司这里只是过一道流程。这类业务多处于信托系背景的基金子公司中。根据格上理财统计,在所有基金子公司中,有信托系背景的达到19家,比银行系的还多。
这些并非由基金子公司主管的通道类业务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权责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几方相互推诿的情况;二是因为是通道业务,基金子公司在项目风控方面相对放松,甚至没有风控;三是基金子公司自身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尽管是通道,也算是背负几万亿元的风险,无异于小马拉大车。
基金资管产品PK信托
众所周知,监管层对信托机构有《净资本管理办法》,对信托公司盲目扩张、积累风险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想要不断开展业务的信托公司必须不断增加注册资本,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各家信托公司不断增资的主要原因。然而,基金子公司却没有净资本方面的任何约束,基金子公司得以快速扩张其资管规模,同时,其风险在不断增加,却没有相应的净资本可以抵御风险。
根据格上理财统计,68家信托公司的注册资本之和达到上千亿元,而67家基金子公司注册资本合计为32亿元,占信托公司注册资本之和的2.69%,仅与一家大型信托公司的注册资本相当。同时,截至2014年6月底,基金子公司1.6万亿元的资产规模却占12.48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的12.82%。基金子公司的风险抵抗能力远不如信托公司。
信托业因其历史发展和在我国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其违约难度较大,长期以来还形成了刚性兑付的潜规则。然而,基金子公司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没有这种历史积淀和潜规则,且很可能会被作为市场打破刚性兑付的一个突破口。
总体来看,基金子公司资管与信托相比,风险性要较高一些。当然,由于基金子公司资管在投资领域上比信托更广,在审批运作方面比信托更方便快速,费用比信托公司收得更少,也不乏优质企业和项目选择通过基金子公司来融资。另外,基金子公司资管对于资金量在30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有200个名额,而信托只有50个,且资管产品的收益率通常要高于信托产品一两个百分点,因此,资管产品受到投资者青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